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七十七
張家川縣陳家廟及外圍探明鐵礦儲量過億噸
金秋時節,天水礦產勘查院喜傳佳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陳家廟及外圍銅鐵礦勘查成果喜人,經過大量的勘查工作,預測鐵礦儲量過億噸,銅礦儲量10萬噸,鉛鋅15萬噸。
天水礦產勘查院積極響應我省及我市提出的地質找礦三年突破行動,全力配合我市找礦突破行動,從年初至今,在我市實施14個找礦項目,投資3000多萬元。據了解,張家川縣境內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知的礦帶就有陳家廟——秦家園鐵、銅、鉛、鋅礦多金屬礦帶和四岔河砂巖型銅礦帶。天水礦產勘查院在張家川縣實施了張家川縣四岔河銅礦普查,張家川縣陳家廟鐵銅礦床外圍及多金屬礦普查,張家川縣陳家廟鐵銅礦床西部3-13線補充詳查等3個找礦項目,其中張家川縣四岔河銅礦普查,張家川縣陳家廟鐵銅礦床外圍及多金屬礦普查是省基金項目,也是我省找礦突破行動中的重要項目。自6月開始勘查以來,天水礦產勘查院調派5臺鉆機進駐陳家廟,在短短5月的時間,完成鉆探1000多米,槽探 2000方,物探萬分之一磁法測量43平米,萬分之一地質填圖38平米。
天水礦產勘察院院長張樹宏說,整個陳家廟地區鐵礦資源能從3千萬噸提高到5千萬噸,最終陳家廟本區我們預測儲量是1億噸。另外還有銅礦資源量,根據我們現在預測,現在已經提交了10萬噸,預測還有10萬噸左右的量。
在不斷加大技術力量和投資的同時,天水礦產勘查院積極與地方政府及時溝通協商,主動與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就找礦行動進行座談,全面分析張家川縣礦產資源勘查及開發前景,為張家川發展礦產經濟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
10月10日,張家川縣召開四大組織聯席會議專題研究礦產資源整頓開發工作,張家川縣委書記劉長江表示,礦產資源發展對張家川經濟建設意義重大,張家川縣將邀請天水礦產勘查院為張家川作統一規劃,在科學的規劃下,由政府統一指導,整合資源,規范開采,責利同比,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張家川社會經濟快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