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縣樹立“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發展教育就是發展經濟、提升教育就是提升形象”的理念,按照三年教育大發展的目標,我縣教育駛入快速發展的快車道,為張家川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特別是今年高考中重點本科上線123人,普通本科上線215人,體育藝術本科上線19人,民族本科上線240人,上線率為29.9%,較2011年增長4.6個百分點。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張家川新聞中心將推出《教育·跨越》系列報道,從不同角度探討張家川民族教育快速發展的答案。
記2012年甘肅省“園丁獎”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獲得者
——張家川縣第一高級中學
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一高級中學,校園內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催人奮進的“三風”建設標語矗立在高樓,領袖、偉人、科學家的畫像、名言警句懸掛在教室、樓梯走廊,無不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學生。規模超前的校舍,嚴謹有序的學校管理,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蓬勃向上的學生群體,使該校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實現了“三大目標”:即高考成績有新突破、學校標準化建設邁出新步伐、規范化管理水平有新提高。成為了張家川縣發展教育的一面旗幟。
張家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創建于1946年,是市屬重點中學之一。學校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天水軍分區評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998年被省民委、市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002年獲省第四屆農運會大型文藝表演《奔向小康》之《民族風情》“最佳表演獎”;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人武部授予“雙擁先進單位”;又被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組委會授予“優秀表演獎”;2010年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2011年學校被評為市級“語言示范校”。
學校管理日趨規范。該校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提高管理水平。堅持領導班子成員代課制度,并深入課堂進行聽課,始終站在工作的第一線,進一步推進校務公開工作,扎扎實實做好民主管理。發揮工會、教代會的民主管理和監督職能,充分聽取廣大教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尊重、維護教職工的民主權益,提高教代會代表參與管理的水平。召開青年教師代表、老教師老領導、家長代表等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共商學校發展大計。
教研教改方興未艾。該校把新課程的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堅持過程管理,從集體備課、聽課評課、集中培訓、作業教案檢查、教學反思等多方面加強了對教師的過程管理。先后派人去寧夏、西安、天水等地學習培訓人數達27人,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全員培訓。在新課改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有8人先后在全市的新課改賽課中獲獎。在高一年級各科中進行了“同課異構”的賽課活動,努力使廣大教師更新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步伐。本學年度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7篇、市級論文26篇。
校園建設日臻靚麗。學校占地面積180畝,總建筑面積33000平方米,有綜合實驗樓,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圖書館,餐廳,400米標準化6跑道塑膠體育場。有電教室、理化生實驗室、通用技術、美術、音樂教室。擬建標準籃球場6個,排球、羽毛球場各8個,乒乓球案20臺。本年度投資90萬元,配置了五個標準化理、化、生實驗室和五個多媒體教室,極大的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多年來,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一辦學思路,追求課堂教學質量,高考升學率逐年上升。2008—2011年在全國普通高考中,該校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分別為143人、264人、337人、400人,占全縣上線總人數的43.2%、48.9%、59.75%、68.49%。2012年,重點本科上線76人,普通本科上線173人,民族本科上線171人。重點本科實際錄取人數109人,普通本科實際錄取人數410人,共錄取519人,錄取率為62.65%,高考上線人數名列全市高中第十名;該校文科考生馬玥以593分的成績名列全市第三名。學校連續4年獲市、縣“高考進步獎”。
文體活動異彩紛呈。該校經常舉辦教育成果展,知識競賽,文藝表演,演講、征文、書畫,手工制作等活動,展示回漢民族幸福生活,緬懷歷史,發奮讀書。先后成立文學社團,出版《蓓蕾》文學期刊兩期,創辦《校園視角報》三期,贏得美國IREX的贊助,開設校本教材《關山月》、《張家川回族花兒》、《十二象太極拳》。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構建和諧校園。
66年薪火相傳,66年力鑄輝煌。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張家川縣一中將站在新的起點上,為張家川的民族教育事業譜寫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