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爾德節”座談會隆重召開,縣上領導與各界穆斯林代表歡聚一堂,同慶佳節。
縣委書記劉長江出席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通報了全縣經濟運行情況,縣政協主席關春生,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玉鳳,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全榮,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軍,縣人大副主任海金武、馬毅峰,副縣長段文琰,縣政協副主席張成林、馬中華、馬威、王存珠等四大組織在家領導、離退休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衛生、農林、企業界代表人士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等共150余人出席了座談會。
座談會由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主持。
劉長江代表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向參加座談會的各界人士并通過他們向全縣廣大穆斯林群眾表示節日的祝賀和良好的祝愿!
劉長江說,近三年來,全縣上下搶抓機遇,奮力趕超,強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張家川加快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回顧近三年來的工作,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謀發展。就是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科學謀劃了全縣長遠發展。思路決定出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總體發展思路、總體發展規劃決定著未來的發展水平。為此,縣委把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按照縣域經濟發展規律,理清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謀劃好總體規劃作為頭等大事。通過廣泛調研,集中全縣上下的智慧,提出了“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提出了按照五大目標定位、實施三大戰略、做強四大產業、實施五個方面總體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各行各業也提出了各自的發展思路,農業上做出了“三區三園五帶”的布局,工業上提出了做大“三個園區”、實施“雙五”工程的總體規劃,城市建設上謀劃了“雙十工程”、教育上提出了三年教育大發展、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等,這些工作的理念、思路和總體規劃,為張家川當前和長遠發展制定了宏偉的藍圖。特別近幾年,縣委堅持做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事,編制了縣城、龍山鎮和恭門鎮的發展規劃,這些發展規劃,沒有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寅吃卯糧的形象工程,而是始終著眼于張家川的長遠發展,著眼于張家川33萬回漢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于整體提升張家川的區域發展競爭力,著眼于發揮張家川各種資源優勢提出來的,實踐證明這些思路、理念和規劃是正確的,是指引張家川沿著正確道路跨越向前的基本綱領。
二是抓項目。就是搶抓各種歷史機遇,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始終堅持項目為天、項目為綱的理念,把抓項目作為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政績和能力的標志,根據國家的大政方針、優惠政策、張家川的資源稟賦和國家關注民生、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等歷史機遇,積極謀劃項目、爭取項目、建設項目,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一是抓優惠政策。通過多次匯報銜接,省上出臺了支持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16條優惠政策,市上出臺了20條優惠政策。二是抓轉移支付。通過積極爭取,近幾年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增加到2.8億,相當于全縣稅收的六倍,財政支出達到13億,增長了一倍多。三是抓持續性項目。爭取到農業綜合開發示范縣、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試點縣等長期性項目。四是抓重大基礎設施和交通項目。交通是張家川跨越發展的最大瓶頸,我縣交通條件差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施工質量不高和后續養護不善。近兩年來,先后爭取到莊天二級公路、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特別是最近開工的縣城至秦安隴城鎮公路,將進一步改善全縣交通條件。另外,還爭取了農村安全飲水、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項目。五是抓生產性項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眼于發展清真食品業、礦產業、煤電工業、皮毛加工業等優勢產業,謀劃了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并在招商引資取得了重大進展。
三是構和諧。就是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形成了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一是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近幾年,縣委堅持重德才,重實績、重公論和公正、民主、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干部,全縣各級領導干部整體素質比較好,先后向上級組織推薦提拔了3名副廳級干部,20名縣級干部,對各鄉鎮和縣直各部門領導班子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解決了一大批干部的待遇問題。特別是鄉鎮領導班子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在基層涌現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干部,他們能夠站穩群眾立場,善于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全縣上下形成了正確的干部使用導向,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認可,調動了干部的積極性。二是重視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加強“三支隊伍”建設的思想,大力宣傳伊斯蘭先進文化。重新定位了清真寺的宗教、文化和社區服務三大功能,落實了宗教人士生活補貼,開展了“臥爾茲”大賽,派宗教界人士外出考察學習等,同時,深入開展“三聯三引三助”活動,爭取到了全省“兩個共同”示范縣建設項目,形成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三是高度關注民生。近三年修建了6000套30萬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解決了縣城30000人的住房問題;在農村,完成了6000戶的危房改造建設,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由點到線發展,城鄉群眾的居住問題得到有效保障。在縣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堅持每年向農村投入3000萬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加大教育事業的投入,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的實施,使城區學校在標準化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四是重視文化衛生事業。回鄉風情園初見雛形,設計理念高度集合伊斯蘭文化,建成后將是全縣回漢人民的驕傲,成為張家川一張靚麗的名片。五是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嚴打”斗爭,堅決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努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劉長江指出,目前,全縣上下形成了團結奮進、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這三年成績的取得,概括起來就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團結奮進鑄輝煌。一是政策好。國家最近幾年重視民族地區發展,給民族地區的發展提高了最好的政策支持,給予最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今年直接發放到群眾手中的各種補貼達4億元;二是人努力。全縣干部團結一心,奮發努力,千方百計爭項目、解難題、辦實事;三是天幫忙。這幾年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雖然降雨量大,但沒有造成災害;四是團結奮進鑄輝煌。全縣絕大部分干部群眾的精力已經凝聚到發展上來,凝聚到我們共同的目標上來。
劉長江指出,總結這三年的工作,當前的全縣工作形勢可概括為:艱難即將過去、前景無限美好、當下最為關鍵。一是艱難即將過去。目前全縣工作面臨諸多困難,第一難是征地拆遷,正在建設的莊天二級路、天平鐵路、縣城“雙十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征地拆遷數量多,難度大,經過廣大干部群眾的努力,大部分征地拆遷任務已經完成。同時,由于鋪設供水、供熱、排污管網,縣城臟、亂、差的現象還將持續,但隨著縣城道路鋪油整修、縣城至秦安隴城公路改造項目的實施,這些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因此說艱難即將過去。二是前景無限美好。如果我們目前謀劃的各項重大工業項目都能成功,張家川將成為天水第一縣。三是當下最為關鍵。目前我們正處在艱難爬坡的關鍵的時期,即將爬上坡頂,如果我們繼續努力,再鼓干勁,將順利爬上山頂,走向跨越發展的新階段。
劉長江強調,分析當前全縣的發展形勢,謀劃未來的發展,張家川的發展就像省委書記王三運同志分析全省發展形勢時講的一樣:
一是最大的矛盾是發展不足。現在全縣面臨的各種矛盾問題的總根源是發展不足,經濟發展的速度太慢,總量太小,規模不大。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只有加快發展,張家川的所有矛盾和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老百姓有這樣那樣的訴求,都是為利益而求,要滿足群眾的合理訴求和利益,就要把分配利益的“蛋糕”做大,把發展的“盤子”做大,“盤子”做大了,群眾就能受益。近年,雖然我縣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和其他民族地區、周邊縣區的差距還很大,小康實現度僅為48.9%,相當于全國的一半,因此,全縣上下必須樹立發展高于一切的理念,把所有的力量和智慧要凝結在發展上。
二是最大的機遇是政策疊加。當前我縣迎來了大發展最好的政策機遇期,西部大開發、國家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擴大內需的政策,特別是省上為我縣量身定做的16條優惠政策和市上制定的20條優惠政策,明年即將迎來自治縣60周年華誕,這些都是我縣面臨的重大政策和機遇。去年召開的縣委十一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了用足扶持政策、做大縣慶平臺的工作思路,今年召開的縣委十二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縣慶的總基調是“多爭項目少請人”。爾德節過后,我們將集中精力赴省上對已經謀劃的縣慶項目再一次進行爭取,力爭縣慶項目投資在10億元以上。
三是最大的希望是開發開放。隨著近年來對縣情認識的不斷深化,我們謀劃了東部礦產工業園區、中部清真食品工業園區、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三大園區。圍繞我縣的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做大三大園區,張家川發展大有希望,而做大三大園區最根本是開發開放,就是要開發資源,擴大對外開放,以別人發財我發展的開放姿態,請外地客商來助我發展,在招商引資中要解放思想,樹立開放的意識和胸懷,要大手筆、大氣度、大動作,只有這樣張家川才能大發展。東部礦產工業園區富川水源工程的開工建設,將帶動煤電、鋼鐵項目的發展,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即將開工建設,天平鐵路即將建成通車,陳家廟、秦家塬的礦產資源前景十分看好,這些交通、資源優勢將進一步提升我縣對企業和客商的吸引力,提升我縣招商引資工作水平。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規劃占地2000畝,要主動承接我國東部大型制革企業向西部轉移的機遇,激活龍山鎮的皮毛販運,引進10家左右皮毛加工龍頭企業,從制革到加工成品,就能帶動全縣近一半人致富。中部清真食品工業園區的建明清真食品公司、伊味思清真食品公司、羲皇阿膠有限公司已入駐,要發揮張家川清真食品“天然品質、清真品格”的特色優勢,扶持民族企業做大做強。
四是最大的責任是富民安民。最近,結合“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我們提出了扶持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販運加工業三大富民產業,通過財政扶持,爭取在全國100座城市,發展賓館經營1000家,清真餐飲經營10000戶,同時,要扶持發展20000戶左右的規模養殖戶和20000戶的皮毛販運隊伍,以三大產業的發展壯大富民。安民首先要育民。目前,全縣整體形象不良,群眾的法治意識、科技意識、市場意識、誠信意識、合作意識都不強。要通過加強群眾的教育培訓,徹底扭轉這一局面。最近,全縣嚴格整頓信訪秩序,每天安排一名縣級領導在信訪局值班,接待上訪群眾,及時處理各類上訪案件,堅決打擊堵機關大門、堵交通干線,挾尸上訪、挾迫他人上訪的“兩堵兩挾”行為。希望各位老同志和宗教界人士能夠發揮教育群眾的職能作用,幫助黨和政府教育群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最大的問題是軟弱渙散。目前,全縣隨意停放車輛、擺放攤位、傾倒垃圾的現象很嚴重,不按規劃亂搭亂建,隨意堆放建筑垃圾,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屢禁不止,執法部門執法不嚴,怕得罪人,致使很多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處理。政府職能部門軟弱渙散是最大的問題。最近,要結合效能風暴行動,下大決心徹底解決上述問題,否則,張家川的發展就沒有希望。
劉長江最后強調,總的來講,張家川當前正迎來了黃金發展期、重大機遇期和艱難爬坡期,只要全縣上下團結一心,奮力拼搏,沿著既定的目標奮勇前進,未來屬于張家川,希望屬于張家川,建設幸福美好新張川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堅信,有黨的好政策,有省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有全縣各族各界人士的團結奮進,張家川就一定能夠實現轉型跨越富民強縣的目標,為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和自治縣60華誕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主持座談會)
馬中奇在講話中指出,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六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國家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實施擴大內需政策、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等機遇,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邁上了新臺階。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7.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8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9%;財政收入完成0.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6%;財政支出7.5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700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57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9%,全縣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各級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真抓實干、共同努力的結果,更凝聚著全縣各級宗教團體和廣大宗教界人士的心血與汗水,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各級統戰宗教組織和宗教人士能夠牢牢把握新時期“兩個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題,始終堅持以加快發展、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為根本出發點,充分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服從和服務于全縣發展大局,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中奇強調,下半年,張家川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既定的發展思路,堅定信心,凝聚力量,突出重點,攻堅克難,著力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項目工作,努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突出抓好交通道路、農田水利等90項重點項目的爭取工作,確保全年爭取國家投資3.75億元以上。 嚴格落實項目工作責任制和領導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啟動實施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項目,全力抓好縣城十大工程,特別是富川水庫、縣城至秦安隴城公路改造、縣城集中供熱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續建項目按時完工,新建項目全面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積極推進60周年縣慶各項籌備工作,及早著手制定60周年慶祝大會、全縣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民族經濟發展座談會等重大慶祝活動的籌備方案,精心籌備縣慶文體活動,抓緊開展縣慶經貿洽談會招商引資項目前期調研論證工作,確保縣慶各項籌備活動有序開展。
二是大力推進“三大”富民產業,努力破解農民增收難題。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把工作重心、精力安排到清真餐飲業、牛羊規模養殖業、皮毛加工販運業三大富民產業上,通過壯大優勢產業、發展富民產業,合力促進農民較快增收。組織開展 “伊香拉面師、伊香烹飪師”勞動技能免費培訓,免費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引導、鼓勵全縣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餐飲服務業走出去,在外建立連鎖機構,推動民族餐飲業發展。以建設“肉牛大縣”和標準化示范點為載體,通過畜牧富民創業財政專項資金和婦女小額擔保信貸資金,扶持發展規模養殖,提升畜牧產業效益。以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為依托,以現有皮毛加工企業為核心,扶持皮毛販運戶、加工村和皮毛貨棧發展,改造提升皮毛產業,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皮毛產業集群,推進皮毛加工販運業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著力優化城鄉發展環境。全力加快縣城“雙十工程”建設,統籌抓好城區道路鋪油,人行道鋪設以及美化、亮化工程,不斷完善公廁、垃圾集中點等環衛設施,加強城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強縣城規劃管理,嚴厲查處違反規劃建設的行為,集中整治城區市場和交通秩序,積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從自身做起,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增強文明意識,共同參與建設美好家鄉,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是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為地方發展提供經濟支持。扶持發展地方工業和中小企業,加強太極集團羲皇阿膠生產線建設的跟蹤服務,盡快啟動風電項目建設,力爭早日建成并發揮效益。組織企業參加多層面的經貿洽談活動,加大特色優勢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拓寬銷售市場,提高企業生產效益。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加強與大型企業的合作洽談力度,積極推進200萬噸鋼鐵生產、國電2×1000MW電廠等項目建設,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帶動地方工業發展。 五是協調發展社會事業,不斷滿足公共需求。認真落實教育質量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校長和教師隊伍培養監督機制,加強對口支教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全力保障新農合健康平穩運行,扎實推進基層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公共衛生事業均衡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推動文化廣播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推動和利益導向機制,落實各項獎勵扶助政策,確保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創建目標如期完成。堅持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擺在突出位置,認真落實惠民政策,加大民生資金投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好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堅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宗教界人士隊伍建設,引導宗教界人士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共同團結進步。
(縣政協主席關春生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上,各界代表踴躍發言。大家一致認為,當前,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景象,民族宗教工作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今后,要更好地融入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引導廣大穆斯林群眾發揚優良傳統,珍惜和維護全縣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繼續為促進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