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上半年,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鄉鎮按照縣委十二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圍繞“五大目標定位”,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為總體工作思路,結合各自實際,倍加珍惜機遇,勇于破解難題,著力培育特色亮點,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本網現將推出《張家川縣鄉鎮工作巡禮》系列,對各鄉鎮特色及亮點工作予以報道。
搶抓機遇夯基礎 發揮優勢創特色
——張家川鄉鎮工作巡禮(胡川鄉篇)
2012年上半年,胡川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調結構強農業,夯基礎惠民生,抓采石活經濟,興勞務促增收,上項目增后勁,靠黨建做保證,培育壯大特色農業、草食畜牧業、餐飲服務業、蔬菜種植業、中藥材種植業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三區三園五帶”建設規劃,全力推進全鄉道路建設和扶貧片帶開發項目建設,有效促進了全鄉各項社會事業和諧健康發展。
創先爭優抓班子 全鄉整頓村級班子5個,調整村干部10人。先后3次組織帶領村干部和部分鄉干部到黨建工作先進和經濟發展好的鄉鎮參觀學習,組織5人赴山東濰坊進行了農業現代化培訓學習。投資83萬元,新建了張堡村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處。按照“雙線接收法”納新黨員47人。新成立衛生院黨支部、學區黨總支、王安村扶貧互助合作社黨支部,對2個小學黨支部下派了黨建指導員。
搶抓機遇夯基礎 總投資70余萬元建成窯上通村道路和蒲家杜條的通組道路。窯上村道路全長4.18公里;蒲家杜條道路全長4.8公里,解決了窯上、蒲家2村群眾歷史以來農路無法通車的問題。胡川村總投資24萬余元的“一事一議”橋梁建設和倉下村總投資73萬多元的巷道硬化工程已接近尾聲。全鄉集中修建農田道路7條38.7公里,使全鄉實現了村組道路暢通化、田間道路網絡化。劉塬、祁溝、潘峪等村的“一事一議”項目正在積極實施;柳灣、祁溝、后灣3村80眼沼氣池任務全面鋪開,已完成63眼。
發揮優勢創特色 近兩年,在王安、胡川、倉下3村進行了蔬菜大棚擴建任務,目前,3村塑料大棚達到400座;大力推廣旱作農業,全鄉種植全膜小麥150畝,種植雙壟溝播玉米11000畝;在窯上村推廣種植獨活100畝,蒲家種植山芋5畝,陽山種植黨參5畝。
社會管理樹典型 在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上,全面推行“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成立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設立了社會管理服務大廳。開展“四個講清”宣講36次,聘請36名阿訇為調解員,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2起;制定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建了一支30人的應急分隊,加大了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在主要路段和場所安裝電子監控器6個,在鄉政府、倉下、夏堡等村安裝防洪防汛預警設備4套,在全鄉5處滑坡地段設立監測點,汛期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多次得到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
上下聯動辦實事 全鄉共有省、市、縣幫聯單位6個,幫聯干部319人,聯系農戶763戶(貧困戶582戶,重點戶93戶,示范戶88戶),覆蓋所有行政村。先后召開座談會35村(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和書刊13類3200余份(冊),鄉干部捐款7000余元,省地稅局為張堡、王安2村群眾發放價值1.6萬元的化肥400袋,捐資2.3萬元為王安村修建60米長2米高排洪渠石墻一處,縣編辦為窯上村道路建設項目幫扶資金3000元,縣糧食局為胡川村“一事一議”橋梁建設項目幫扶資金5000元。
整體推進建片帶 祁溝流域片帶開發項目總投資826萬元,從基礎設施、產業開發、科技推廣三方面10多個項目組織實施,推廣種植優質馬鈴薯5100畝、雙壟溝播玉米2500畝、紫花苜蓿1080畝;硬化村組道路6條12.8公里,修建標準梯田900畝;推廣基礎母牛1224頭,良種羊200只,修建養羊小區2個,羊棚40座,養牛小區1個,牛棚10座,在劉塬村開展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刷新涂亮村墻面7000平方米;開展農民培訓1000人(次)。
凝心聚力創國優 在創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工作中,投資5.6萬元對鄉計生服務所進行了改造升級,落實全員責任制,制定了獎罰制度,強化了計生專干服務素質和業務能力,規范了鄉村兩級陣地建設和臺賬建設,進行了廣泛宣傳,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千方百計惠民生 今年全鄉涉及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達191.7萬元,糧食直補資金達到18.1萬元,危舊房改造資金50萬元,低保(五保)金158.26萬元,春荒款4.5萬元,“兩免一補”資金309.74萬元;宣傳引導23戶農戶購置了補貼農機具。2013年合作醫療收繳77.24萬元,占任務的95%,新農保收繳40.33萬元,占任務的75.4%。
多方輸轉抓餐飲 在王安村建立了“伊香拉面師”培訓點,培訓全鄉外出務工人員,使外出人員都能在外開面館。今年上半年勞務輸轉總人數3350人,其中有組織輸轉2010人,占勞務輸轉總人數的60%;自發性輸轉人數1340,占勞務輸轉總人數的60%。計劃一年內在各省市開飯館達到1000家,勞務收入超過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