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省市縣鄉各級單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聯村組認真入戶對接搞調研,傾聽心聲辦實事,上下聯動破難題,結合村情興產業,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新期盼,奏響了扶貧攻堅共同奔小康的嘹亮號角,打開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記者深入15個鄉鎮、對省市縣鄉開展此次行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了專題采訪,本網將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 通過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引領帶動各級包聯單位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開展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群眾的思想活起來,富民的產業興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張家川縣閆家鄉“五著眼”制定貧困村幫扶計劃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在制定“一規劃兩計劃一舉措”時,堅持一村一策、一戶一方、因村施策、因戶幫困的原則,從政策扶持、資源稟賦、長遠發展等方面入手,定實幫扶計劃、明確具體措施,確保幫扶計劃符合村情民意,成為指導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科學依據。
著眼扶持政策定計劃。閆家鄉通過組織全鄉干部認真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十年扶貧開發和省市縣的一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精神,掌握政策扶持導向,結合貧困村實際,幫助制定發展計劃,爭取制定的幫扶計劃得到政策項目支持。針對全鄉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因素,在制定計劃中確立了以馬鈴薯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核桃、中藥材栽植等為主的脫貧致富主導產業。
著眼資源優勢定計劃。閆家鄉深刻分析各貧困村的自然條件、資源優勢、制約發展的因素和現階段的發展特征,引導各村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制定發展計劃,確保制定的計劃符合本村的實際、符合群眾的意愿。針對全鄉畜牧業生產日益壯大的現狀,制定了戶均修建一座養殖棚,人均飼養2頭牛的發展計劃,力爭用5至8年時間,整體脫貧。
著眼群眾急需定計劃。閆家鄉把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放在首位,深入了解當前各貧困村群眾在飲水、用電、行路以及農資、農產品購銷等生產生活的急需問題,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制定幫扶計劃,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讓群眾看到雙聯行動帶來的實效。針對閆家村、王坪村、車古村民涉水過河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的情況,計劃先在這3個村修橋4座,方便群眾出行。
著眼長遠發展定計劃。閆家鄉立足長遠,從完善貧困村的發展基礎入手,著眼增強發展后勁,增強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村制定中長期計劃,提高貧困村的自我發展能力。一是利用3年時間,分期分批完成操場梁萬畝土地整理,通過改善耕地條件,提升土地產出效益,提高群眾種植業收入;二是將人畜飲水與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業等結合,超前規劃供水設施,為今后發展打好基礎;三是利用3年時間,通過爭取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衛生改廁、美化亮化等項目,對全村以上的農戶住宅進行改造,綠化、美化村內巷道,逐年逐步改善人居環境。
著眼當前工作定計劃。閆家鄉把當前的重點工作和春耕備耕作為開展行動的最大實踐,圍繞幫技術、幫政策、幫信息、幫物資等方面制定計劃,組織人員根據各地的農時安排,駐點蹲守,幫助農戶開展春耕生產。并邀請縣農業局、林業局技術人員先后在閆家、付堡2村開展了現場指導培訓,解決了農戶在生產實際中遇到的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