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2/BeyondPic/2012-3/22/IMG_9726.jpg)
3月22日,天水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督導調研張家川縣反饋會在張家川縣一中四樓會議室召開。市教育局局長、市課改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督學李淳任組長的督導組專家15人對張家川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進行了評議,縣教體局負責人和縣一中、二中、三中校長以及張家川縣新課改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市教育局副局長、市課辦主任、市督學張笑青對張家川縣一中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做了反饋,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市督學王曉東對張家川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督評情況做了反饋,縣教體局和縣一中負責人作了表態發言。
![](/Files232/BeyondPic/2012-3/22/IMG_9764.jpg)
(李淳講話)
督導組從六個方面對張家川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領導職責。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對教育工作和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高度重視,認真履行教育職責,制定可行的高中教育發展規劃,把高中教育建設納入張家川縣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并付諸實施。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張家川縣高中新課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張家川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實施方案》,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能夠深入學校調研,現場辦公,解決突出問題。縣政府為適應高中新課改工作的需要,積極調整教育發展思路,提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提出三年教育大發展規劃,果斷實施“8+2工程”,調整高中學校結構布局,為新課改實施創造了良好的資源環境。二是經費投入與管理。張家川縣能依法落實教育經費,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近年來,特別是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實施以來,做到了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能按時足額發放教職工工資,2011年“8+2工程”投資2000萬元,為配合高中新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縣政府投入120萬元的專項經費,用于三所高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實驗儀器的配備。張家川縣高中教育經費管理制度較為健全,收費制度、管理制度、審計制度比較規范,且能夠嚴格執行,沒有發生縣上統籌、挪用學校經費的現象。2011年張家川縣被省教育廳評為“教育收費示范縣”。三是辦學條件。張家川縣政府重視高中辦學條件改善工作,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教學裝備、基礎設施等方面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高中學校校園面積均達到了省定標準。其中張家川縣一中占地面積180畝,建筑面積33000平方米,縣二中擴建后占地面積83畝,建筑面積17000平方米,縣三中占地面積70畝,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寄宿制學校衛生宿舍使用面積均高于省定的3平方米。張家川縣三所高中都建成符合課程實施所要求的理、化、生實驗室,一中、三中新建了高標準化的設施配套齊全的綜合實驗樓,生物實驗室面積達標,其中張家川縣一中還建有物理氣墊導軌專用實驗室,學生實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張家川學校體育場舍建設是學校建設的一大亮點,縣一中新建了高標準的400米塑膠跑道操場,縣政府整合資源,將縣上建設的塑膠運動場交給縣三中管理使用,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高中新課改工作的重視與支持。四是教師隊伍。張家川縣政府為順利實施新課改,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執行省、市三支一扶,免費師范生招聘錄用政策,充實高中教師隊伍。同時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組織高中學校教師外出接受培訓,走出校門,擴大視野,提升理念?h委縣政府關心教師生活,實施教師營養早餐計劃,大力改善教職工生活條件,在廉租房分配上給教師傾斜,極大了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五是教育管理。張家川縣政府通過實施“314工程”,落實了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管理制度,探索整合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新模式,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管理規范有序?h政府以促進學校發展的理念建立了高中學校的新課程考評制度,按照新課程要求實施了學校管理。縣政府教育督導室機構健全,專項經費落實到位,認真開展了高中新課改工作的跟進督評工作,督導評估制度較為科學,推動了高中新課改的順利實施。六是績效考核。張家川縣政府與縣教育局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縣教育局與高中學校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均將高中新課改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之中。學校教師績效考核把新課改工作成效列為主要內容,對不能勝任的教師進行培訓或轉崗。學校開展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的整合,縣教育行政部門沒有簡單地以升學率給學校排名,縣政府在對高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考評中以高中新課改的實施績效為重要依據。
李淳指出,通過對張家川縣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調研督導,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全力抓好縣域教育的決心、信心以及取得的成績!8+2工程”、營養早餐、溫暖工程等一系列亮點工作,使我們看到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地位取得的成就。張家川縣一中近幾年無論從辦學條件,辦學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都取得了明顯成績。他強調,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二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全力提升教育質量。三要抓好“五個校園”(平安校園、健康校園、人文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工作。
![](/Files232/BeyondPic/2012-3/22/IMG_97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