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調研摸實情 立足實際辦實事
張家川縣掀起“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高潮
張家川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各聯系單位堅持“四級聯動、綜合帶動、全面覆蓋、務求實效、長期堅持”的原則,按照 “聯村聯戶聯真情、為民富民育新民”的總體目標,積極進村入戶深入開展調研、對接,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幫聯工作,“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掀起高潮,開局良好。
注重培訓,“雙聯”行動與基地人才培訓相結合。張家川縣委組織部在“雙聯”行動中,著眼發展壯大蔬菜產業,組織幫聯村80余名村干部、蔬菜種植戶赴武山學習考察。針對農民群眾缺乏養殖種植技術,依托遠程教育網絡培訓,在全縣創建馬鹿鄉龍口村畜牧培訓基地、恭門鎮付川村勞力輸出培訓基地和龍山鎮連柯村果樹種植培訓基地等8個示范帶動效應好的示范基地,讓鄉土“能人”在基地開展農業新技術試驗、優良種苗繁育、新技術轉化等為黨員群眾提供示范,帶動黨員群眾學科技、用科技,走科技致富之路。龍山鎮、胡川鄉組織干部群眾赴清水及縣內產業村考察學習先進經驗,激發發展信心。
創新載體,“雙聯”行動與新聞工作者“走轉改”相結合。縣委宣傳部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探索“雙聯”途徑,拓寬為民富民渠道。全體干部三次深入包聯村組,在為貧困戶送去政策、送上溫暖和錢物支助的基礎上,結合新聞工作者“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在梁山鄉梁山村舉辦張家川縣委宣傳部干部聯戶暨新聞工作者“走、轉、改”《歡樂進農家》——公益行大型捐贈活動和文藝演出,為梁山廣大群眾送去文化成果。同時,為群眾捐贈養殖技術指導及科普圖書600余冊,組織聯系愛心商家為梁山村學生和老人捐贈價值9000多元眼鏡及皮鞋。對梁山鄉經濟社會發展及老百姓近幾年的生活狀況做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宣傳報道,對帶頭致富的示范戶進行了宣傳推廣。縣文明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及時向全縣發出向困難群眾捐助文化生活用品的《通知》,組織全縣各單位各部門積極開展向困難群眾“捐物品、解民困、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目前,已有11個單位募集文化生活用品筆記本、書籍等1000余本,生活用品800余件。
延伸范圍,開展“百名干部聯百企大走訪”活動助企業發展壯大。縣工商局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非公黨建“創新發展年”活動,把縣內企業納入聯系范圍,實施以“進企業門、訪企業情、解企業憂”為主要內容的“百名干部聯百企”大走訪活動。100名縣非工委成員干部聯系100戶企業。指導企業開展合同幫扶、融資搭橋、實施商標戰略和年檢等服務,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實現“干部得鍛煉,企業有發展”的目標。
因村施策,“雙聯”行動力求實效。縣扶貧辦按照“三村同步、整體推進,因村施策、綜合帶動,長期堅持、務求實效”的行動思路,分3個工作小組,由主要領導帶隊,先后3次深入木河鄉八卜、上渠、桃園3個聯系村,積極開展前期調研,入戶對接,協調解決急需問題。針對前期調研中八卜村小學教師力量薄弱的問題,及時聯系縣教育局、木河鄉學區,調派年輕教師2名,充實了師資力量。并擬定計劃于近期聘請農業、畜牧技術人員,在3個幫聯村各舉辦一期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
破解難題,流轉土地富民興鄉。連五鄉針對該鄉海拔高,自然條件嚴酷,加之大量人員外出務工,土地荒蕪的現狀,廣泛調研,牽線搭橋,破解群眾增收難題。在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穩制放活、三權分離”之路,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按照“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農村土地流轉思路,堅持“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與天水嘉禾草業有限公司簽訂土地流轉發展種草業協議,共租賃農戶土地3000畝,租期15年,租金每年每畝200元,同時在第6年和第11年分別參照小麥市場價格,增加租金。并在租賃期滿后,每畝給予260元的復耕費。目前,已成功流轉土地156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