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外出去務工,他日返鄉創大業”。2月3日下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行政廣場彩球高懸,人潮涌動,2012年張家川縣首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歡送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來自全縣15鄉鎮的5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背負行囊,滿懷激情地踏上了外出務工的征程。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吉洲,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人大副主任海金武,縣政協副主席馬中華等縣四大組織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場歡送。
在歡送儀式上,馬中奇代表縣四大組織向即將外出務工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和熱烈的祝賀。他對外出務工人員提出三點殷切希望:一要注意安全,相互幫助。廣大務工人員要樹立 “安全第一”的思想,積極參加上崗前的安全常識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施工作業的自我安全保護能力;要積極參加工傷等社會保險,認真遵守相關規章制度,遵紀守法,遵守廠規廠紀,依法辦事,規范操作,文明施工,確保人身安全;要加強團結,相互幫助、相互照顧,共同克服困難。二要加強學習,提升能力。務工人員要倍加珍惜這次外出務工的機會,在工作中發揚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精神,結合各自工作特點,有針對性地參加各種技能培訓,不斷給自己“加油”、“充電”,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以增強就業競爭能力;要虛心求教,刻苦鉆研相關知識和實用技術,學習企業管理知識,積累工作經驗,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三要解放思想,回鄉創業。廣大務工人員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累經驗,把自己的勤勞、樸實作風帶到城市,把城市的現代文明帶回家鄉,把致富的信息和技術帶回家鄉,積極發揮帶動作用,不斷為全縣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吉洲主持歡送儀式
馬中奇同時要求,縣人社局及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加強與務工企業的銜接聯系,不斷健全鄉村兩級勞務輸出組織機構,多渠道掌握收集勞務信息,擴充輸出總量,搞好有組織輸出工作;要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勞務工技能培訓,對培訓合格的人員進行職能鑒定,頒發相關資格證書,使務工人員持證上崗,以證增資,切實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要聯合有關職能部門,督促用工企業與務工人員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加大對勞動力市場和中介組織的監管力度,依法查處用工單位侵害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營造良好的投資建設環境,形成雙向流動的良性機制,努力推動全縣勞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務工企業向縣政府贈送旌旗
近年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統籌城鄉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堅持以加強培訓為重點,以勞務協作為紐帶,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品牌培育為抓手,健全創新機制,完善各項服務設施,促進全縣勞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據統計, 2011年全縣共輸轉農村勞動力6.51萬人,創勞務收入5.99億元,勞務經濟已真正成為張家川縣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下午16時許,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500余名外出務工人員帶著家鄉人民的重托和祝福,信心滿懷地登上10輛豪華大巴,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