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
——記奮進中的龍山鎮北街村
盡管已是嚴冬,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龍山鎮北街村綜合市場車水馬龍、購買小商品的顧客絡繹不絕,一派紅紅火火的交易場面。這是北街村為了活躍商貿、增加農民收入,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強基固本帶領群眾奔小康
據了解,北街村集體經濟積累達12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06元。從2004年到2008年,村黨支部連續5年被龍山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北街村有一個好支部班子。
近年來,北街村為了調動起全村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的積極性,引導帶動群眾投身于新農村建設,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入手,不斷加強村級班子自身建設,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注重從致富能人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黨員,使黨員的人數增加到現在的48名。同時,采取辦班培訓、現場參觀、學習等形式,組織全村黨員不斷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帶富能力,讓他們在帶領群眾發展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真抓實干為民解困辦實事
近年來,北街村黨總支一班人著眼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使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新修硬化長400米,寬4米的道路一條,共硬化1600多平方米,硬化厚度18公分,工程總造價12.8萬元,縣交通局補助水泥60多噸,折合人民幣1萬多元,剩余的11萬元多全部由村集體支付,項目的實施方便了北街村四百三十多戶人的出行。二是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硬化村內小巷道和村地道路48條。其中,小行道硬化面積1140平方米,村地道路硬化總面積5400平方米,總造價110多萬元,群眾籌資60%,社會捐資10%,村集體支付21萬多元。大力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亮化美化工程。截止目前安裝路燈31盞,總造價6萬多元,鋪設人行道面積240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折合人民幣28萬多元,目前已經基本竣工。村黨支部多方協調,建成了一幢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的村幼兒園,徹底解決本村兒童入園難的問題。
今年,村黨支部通過多方努力,為全村432戶,2216人解決了合作醫療資金11.08萬元,消除了村民住院醫療費用報銷難的后顧之憂。對此,北街村六組村民洪寶子感激的說,合作醫療原來是我們自己交,現在是大隊交,每人50元,我們一家三個人交150元,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我們很高興,黨對我們很關心,村上給我們辦了一件好事情。
依托市場助民增收解民憂
北街村的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自于商貿流通業、交通運輸業、牛羊屠宰業和餐飲服務業。為此,北街村多方籌措資金,對原有的綜合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不但方便了群眾經商,而且改善了龍山鎮交通不便的狀況。
北街綜合市場原來設施簡陋,露天經營。龍山鎮、村組織多次調研論證,規劃搭建活動板房178間,總投資111萬元,現在已經完成92間。通過這一項目的實施可以帶動本村的四十多戶群眾搞服裝經營和擺攤設點買菜,增加農民收入。
個體戶馬國珍說,原來擺攤子晴天曬、雨天淋,無法營業。現在改建了龍山鎮百貨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氣很旺。
談到村上未來的發展,北街村黨支部書記關俊清胸有成竹地說:北街村搶抓被天水市列為城鄉一體化示范村建設的歷史機遇,盤活村上兩塊商業用地,一是規劃修建一座集辦公、文化、衛生于一體的綜合大樓。二是規劃修建一幢集商業、住宅為一體的綜合樓,規劃建筑面積2600多平方米,項目已由天水市設計院進行設計規劃,明年將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