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系列報道之四
張家川縣孕產婦住院分娩創新高
2011年,是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高度重視婦幼保健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為抓手,以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保健服務為目標,采取“八抓”措施,強化服務,嚴格管理,攻堅破難,使全縣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顯著提高。全縣報告活產5559人,住院分娩5350人,住院分娩率達到了96.24%,首次突破了95%大關,總人數較2010年凈增711人,凈增率達到15.33%,全縣住院娩率較去年提高3.39%,推進了全縣婦幼衛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Files229/BeyondPic/2011-12/5/20111205091002206.jpg)
一是抓組織領導。張家川縣高度重視婦幼衛生工作,將婦幼衛生作為全縣衛生工作的重點之一來抓。首先是抓班子建設。年初根據專業特長,為婦幼保健所配備副科級領導干部2名,加強了班子力量。其次是抓隊伍建設。對婦幼專干進行了重新確定和調整,并對個別鄉鎮的專干進行了補充。三是抓責任落實。年初衛生局與各鄉鎮衛生院簽訂了《婦幼保健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了工作任務。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簽訂責任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二是抓項目管理。張家川縣認真按照《甘肅省“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救助”項目實施方案》和《省財政廳、省衛生廳關于做好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強項目管理。推行了住院分娩補助資金的墊付制,先由醫療機構在患者出院時墊付補助費用,再申報縣項目辦撥付。減化了補助手續,實行一站式補助。群眾出院時只需持孕產婦戶口本和身份證復印件就能享受到補助,減少了其他冗雜的資料。規范接生機構的報帳程序,要求各醫療機構每月定期向縣項目辦報賬一次,嚴格資格審查、資料裝訂、報賬時限。將外地住院分娩補助統一收歸到婦保所辦理,方便群眾。縣項目辦還確定專人加強資料管理,及時下撥資金,加強資金監管,加強資金到位情況的督導檢查,確保救助資金足額到位。元至十月份,我縣共為4108名孕產婦發放補助資金1643200元,農村群眾住院分娩補助率達到99.28%,補助準確率達到99.79%,資金使用率達到82.99%,隨著生育高峰的來臨,我縣必將足量或超額完成資金補助任務。
![](/Files229/BeyondPic/2011-12/5/20111205091002207.jpg)
三是抓限價收費。2011年,縣衛生局積極推行鄉鎮衛生院免費住院分娩、縣婦幼保健所無償分娩制度,并對縣級醫院實行限價收費。規定鄉鎮衛生院限價標準為600元,發生在鄉鎮衛生院的住院分娩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救助”項目資金全額支付,衛生院不再收取群眾任何費用。縣級醫療機構住院分娩平產的限價標準為800元,經過報銷與補助,群眾的住院分娩花費控制在100元以內,有效的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同時,衛生局曾先后多次深入各醫療機構對限價收費執行情況進行專題督查,并在全縣進行通報,確保限價收費的穩步運行。
四是抓宣傳動員。為了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住院分娩意識,在縣衛生局的組織引導下,全縣圍繞“以婦女為核心,家庭為最佳場所”的健康教育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書寫墻體固定標語21條;開展婦幼保健宣傳和義診活動2次,并向群眾免費發放孕產婦保健手冊、兒童保健手冊各6000本,發放宣傳單72700張,制作宣傳專欄八期,張貼各種宣傳掛圖110張份,播放宣傳錄音約200小時,懸掛過街橫幅標語15條。組織村醫書寫婦幼保健工作宣傳標語297條,并通過手機短信、網絡等新興媒體,開展宣傳。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群眾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達到90.35%。
![](/Files229/BeyondPic/2011-12/5/20111205091002205.jpg)
五是抓孕婦管理。一是啟動實施了全縣孕產婦摸底建檔工作,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準確掌握全縣孕產婦的基本信息,做到工作對象清楚,目的明確。二是積極細化任務,按勞取酬。縣衛生局結合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項目,對孕產婦保健和兒童保健項目進行細化,由村醫向孕婦提供產前健康體檢服務,建卡并詳細記錄孕婦的基本信息,進行孕期健康知識宣傳,動員住院分娩,產后訪視等工作,按完成情況兌現村醫補助,極大地調動了村醫的積極性。三是繼續推行孕產婦動態跟蹤管理制度,靠實婦幼專干工作職責,要求各鄉鎮衛生院必須于每月的八號前上報《孕產婦增減變化情況表》和《婦幼衛生主要統計指標月報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孕產婦保健和兒童保健情況報表,通過以上報表,將鄉與村的工作聯系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六是抓信息通報。在做好鄉村兩級信息報送的同時,縣衛生局重點抓好各項婦幼衛生信息的通報工作。一是抓好孕產婦增減變化的信息通報。婦幼保健所根據各鄉鎮衛生院上報的四份報表、各醫療機構上報的“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補助”資料,核對鄉村兩級上報數據的準確性,計算差錯率,通報孕產婦變化信息。二是抓好各鄉鎮住院分娩增長變化情況。每半年對各鄉鎮的住院分娩情況進行統計排名,起到了很好的鞭策作用。三是做好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通報。每季度匯總各醫療機構的資金報賬情況,計算資金的完成率,向各醫療衛生單位進行通報,使公開、公平、公正的項目理念得到了充分發揮。定期的信息通報,使縣鄉村三級婦幼人員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得到轉變,基本實現了對孕產婦的實名制管理,形成了縣、鄉、村相互監督、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Files229/BeyondPic/2011-12/5/20111205091002204.jpg)
七是抓潛力挖掘。一是大力挖掘縣級醫療機構的接生潛力。針對我縣產科人員總量較少、技術力量落后、縣一院業務量已經飽和的現狀,著力推動中醫院、婦幼保健所等醫療機構開展接生業務,為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培育新的增長點。中醫院的產科自去年底開展以來,接生業務得到了迅猛發展,元至十月份共開展住院分娩1523人,已經成為我縣第二接生大戶。婦幼保健所的產科業務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全年完成住院分娩129例。二是提高鄉鎮衛生院的助產水平。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選送部分產科人員在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提高產科技術能力,同時,衛生局積極為鄉鎮衛生院爭取設備,有力的解決了產科設備缺乏問題。全年鄉鎮衛生院開展產科453例,既方便了群眾,又起到了良好的補充作用。
八是抓督導考核。縣衛生局按照《目標管理責任書》的要求,每季度開展一次對鄉鎮衛生院的工作督查,對查出的問題進行逐一講解,限期整改。并在八月份組織開展了2011年上半年婦幼保健工作考核,定期的工作考核與督導,有力的促進了全縣婦幼保健工作上臺階、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