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集各界智慧 凝聚各方力量
強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在政協張家川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劉長江
(2011年9月24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今天,政協張家川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了。這是全縣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界人士共商張家川發展大計的盛會。開好這次會議對于動員廣大政協委員以及各族各界人士,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實現縣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強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我代表中共張家川縣委,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各位委員、與會同志和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問候!
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團結奮進,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張家川發展的新局面。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度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2億元,增長1.3倍;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57億元,增長94%;財政收入1.3億元,財政支出12億元,均增長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億元,增長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860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增長1.5倍。經濟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可以說,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全縣人民在黨的光輝照耀下,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五年;是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的五年;也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我們取得的成績,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的結果,是省市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市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團結帶領全縣回漢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廣大政協委員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結果,凝聚著政協組織,全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智慧。
在過去的五年中,十一屆縣政協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協職能,不斷拓寬新思路,采取新舉措,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為促進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著力提高議政建言的水平,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建言獻策是人民政協進行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縣政協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廣開言路,廣求良策,廣謀善舉,使議政建言的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縣政協通過廣泛調研,形成的提案、建議案質量都很高。特別是關于圍繞制定“十二五”規劃,廣泛開展了文化旅游產業,清真食品產業、畜牧業、礦產業、教育工作、衛生工作、科技工作、外宣工作等深入調研、視察,問題抓得準,分析有深度,建議質量高,為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許多意見和建議都被縣委、縣政府所采納,并貫徹到實際工作中,有效地促進了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是充分發揮聯系面廣的優勢,為鞏固全縣各族人民大團結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政協因團結而產生,依團結而存在,靠團結而發展。縣政協始終把增進團結、凝聚力量作為中心任務,充分發揮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包容性的獨特優勢,協助黨委政府在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縣政協高度重視同各族各界群眾的聯系,經常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到所聯系的界別群眾中,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主動了解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解疑釋惑工作。不斷加強同民主人士、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通過多種形式使他們的意見和主張在全縣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達。廣泛聽取民族宗教屆委員的意見建議,堅持走訪和慰問各宗教團體和宗教屆上層人士,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為促進民族團結和宗教和睦進行了積極的努力。現在,全縣上下能有一個團結向上,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合作共事的良好局面,是同人民政協的工作密不可分的。
三是不斷增強民主監督的實效,為黨委政府改進工作給予了很大幫助。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政治監督。縣政協高度重視拓寬民主監督渠道,創新民主監督的方式,開辟了界別委員座談會、委員約談會、委員異地視察、專題議政會等新的活動方式,加強了專委會間的協作以及政府部門間的聯系合作。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通過組織委員視察、檢察調研、督辦重要提案、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參加有關聽證會、以及推薦政協委員擔任有關部門的特邀監督員、參與行業作風評議等多種方式,對黨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民主監督,促進了相關工作的加強和改進,推動了實際問題的解決,拓寬了民意表達渠道,發揮了各族各界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十一屆縣政協任期的五年中,全體政協委員不負眾望、不辱使命,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政議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全縣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政協組織增添了光彩。主席和各位副主席,把握大局,恪盡職守,為縣政協工作的創新和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中共張家川縣委,向十一屆縣政協的全體委員、常委,向主席和各位副主席,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后五年,是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關鍵時期,也是夯實基礎、破解瓶頸、突出特色、培育優勢、積蓄后勁、趕超發展的重要階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雖然存在不少困難與挑戰,但我們必須清楚的看到我們面臨的困難是動態的、階段性發展中的困難,張家川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很大。從宏觀政策看,我們面臨著四大機遇:一是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務院出臺了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我們帶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二是國家堅持強農惠農,高度關注民生的政策,為我們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三是國家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特別是省、市制定的加快我縣發展的優惠政策以及將我縣確定為全省“兩個共同”示范縣,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撐。四是國家規劃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建設,省委和市委提出的區域發展戰略,以及東部產業戰略轉移為我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縣內態勢看,經過多年的發展,礦產、畜牧、勞務、清真食品加工等一些優勢產業日漸壯大,對經濟發展的牽動力進一步增強。縣內各種資源的進一步勘察和綜合利用,省內外一些大型企業的關注與合作,使我們發展工業經濟迎來了歷史性機遇。隨著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等一些重大交通項目的實施,制約全縣發展的交通瓶頸將基本破解,基礎條件將逐步改善,區位優勢將逐步顯現。一些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和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將強力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和民生問題的改善。2013年,我縣將迎來自治縣成立60周年,借助這一平臺,我們將會爭取到國家和省市在項目和資金上的更多扶持。特別是全縣人民盼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強烈愿望,黨員干部在搶抓機遇、奮力趕超中激發出來的干事創業熱情,回漢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是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根本動力。
科學分析我縣的發展大勢和階段特征,今后五年,全縣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圍繞“五大目標定位”(把張家川建成全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示范縣,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甘肅省精密鑄造產業化基地,隴東南畜牧大縣,關中—天水經濟區特色旅游區),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奮斗目標是:今后五年,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在全省縣區排序中持續前移5位,在全省自治縣中處于中上水平。
——經濟更快增長。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發展更具活力。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全民創業意識和全社會創造活力明顯增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制體制不斷健全。
——特色更加鮮明。民族特色、民族品牌、民族文化、區域優勢更加凸顯,為實現“五大目標”定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生活更加殷實。城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城鄉人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社會更趨和諧。社會管理不斷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健全,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局面進一步鞏固。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走好五條路子。即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產業化建設為核心,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路子;堅持以園區建設為平臺,以招商引資為抓手,著力培育“四大產業”,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堅持以優化環境為前提,以強化扶持為動力,大力推進商貿業發展,堅定不移地走全民創業的路子;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堅定不移地走城鎮帶動發展的路子;堅持以教育為基礎,以科技為先導,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科教興縣發展的路子。
從本次會議開始,十二屆縣政協將正式接過十一屆縣政協的接力棒,開啟新的征程。縣委對新一屆政協寄予厚望,希望縣政協和全體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的總體發展思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對政協工作提出幾點希望和要求。
一、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政協的職能作用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是全縣最大的政治,也是我們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務。人民政協只有圍繞全縣工作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才能有更大的作為、更多的建樹。縣政協一要充分發揮智力密集的優勢,把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緊緊抓住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熱點和難點問題,出謀獻策,把履行職能落到實處。二要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開展聯絡聯誼活動。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是黨委、政府聯系各族各界人士的重要渠道。要通過這一渠道,廣交朋友,更好地宣傳張家川,廣泛開展各種聯誼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張家川,關注張家川,為促進我縣對外開放發揮積極作用。三要充分發揮位置超脫的優勢,大力推進我縣的民主政治建設。要進一步強化民主監督意識,組織政協委員,以協商討論提案、意見、建議為主要形式,進一步完善民主監督的工作機制,切實保護委員的監督權力,擴大委員對重大決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政協委員實施有效監督創造條件。四要不斷探索在促進開放中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新辦法,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要依托專門委員會和各界別,組織委員有重點地開展調查研究,廣泛進行協商討論,多謀發展之計,多建創新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促進全縣的大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努力促進社會和諧
團結和民主是政協工作的兩大主題,也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縣政協一要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目標,充分運用協商、溝通、引導、服務等方式,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二要始終把群眾的呼聲、意愿和期盼作為第一信號,充分了解民情,廣泛反映民意,促進民生的不斷改善。三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黨、民族、宗教、階層和海內外同胞五大關系,著力營造諒解寬容、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四要始終不渝地重視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正確地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促進各民族的大團結。五要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引導動員各界人士積極投身精神文明和和諧創建活動,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履行義利兼顧、扶貧濟困的社會責任,努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把全縣上下思富求變的愿望和熱情,引導到加快我縣發展中來,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營造加快發展的氛圍作出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