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政協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大會主會場縣民族藝術團禮堂燈光璀璨、花團錦簇,象征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協會徽格外醒目。主席臺對面懸掛著“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條幅。
上午8時30分,來自全縣各條戰線上的政協委員精神飽滿、滿懷信心步入會場,為張家川縣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科學發展履行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神圣職責。 會議應到委員145人,實到委員131人,符合政協章程規定。
大會執行主席關春生、馬玉鳳、張成林、馬中華、馬玉琴、馬威、王存珠、馬殿邦、楊志成、王國強、馬文學、馬振平、 王小兵、王柯玉、李元珍、馬騁、馬玉萍、蘇建明、洪斌在主席臺就座。縣政協副主席馬中華主持會議。
應邀出席開幕大會的縣上領導有:縣委書記劉長江,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委副書記妥國保,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夏草,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玉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吉洲,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全榮,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永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軍,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長司健吾,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海金武、王九仲、馬蘭生,副縣長張海平、徐東明、段文琰、李振。縣人民法院院長馬志剛,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副檢察長姜云。
原政協主席李映吉、李棟一等,原政協副主席馬正杰、王耀清等,離退休老干部馬明德、馬盡忠、蒲生珍、王永杰應邀列席了會議。
會議還邀請了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部分省市政協委員列席會議。
上午9時,政協張家川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
縣委書記劉長江在會上作了題為《廣集各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強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講話。縣政協主席關春生代表政協張家川縣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做工作報告。縣政協副主席王存珠向大會作了政協張家川縣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提案工作報告。
縣委書記劉長江在講話中指出,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各級黨組織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團結奮進,銳意進取,圓滿完成了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創了張家川發展的新局面。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度增長,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2億元,增長1.3倍;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57億元,增長94%;財政收入1.3億元,財政支出12億元,均增長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億元,增長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860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增長1.5倍。
劉長江指出,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全縣人民在黨的光輝照耀下,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的五年;是全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的五年;也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張家川縣取得的成績,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的結果,是省市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市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團結帶領全縣回漢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也是廣大政協委員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結果,凝聚著政協組織,全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智慧。十一屆縣政協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協職能,不斷拓寬新思路,采取新舉措,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為促進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長江指出,從本次會議開始,十二屆縣政協將正式接過十一屆縣政協的接力棒,開啟新的征程。縣委對新一屆政協寄予厚望,希望縣政協和全體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的總體發展思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為此,他對政協工作提出了四點希望和要求,一要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政協的職能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是全縣最大的政治,也是全縣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務。人民政協只有圍繞全縣工作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才能有更大的作為、更多的建樹。縣政協要充分發揮智力密集的優勢,把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緊緊抓住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熱點和難點問題,出謀獻策,把履行職能落到實處。要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開展聯絡聯誼活動。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是黨委、政府聯系各族各界人士的重要渠道。要通過這一渠道,廣交朋友,更好地宣傳張家川,廣泛開展各種聯誼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張家川,關注張家川,為促進全縣對外開放發揮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位置超脫的優勢,大力推進全縣的民主政治建設。要進一步強化民主監督意識,組織政協委員,以協商討論提案、意見、建議為主要形式,進一步完善民主監督的工作機制,切實保護委員的監督權力,擴大委員對重大決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政協委員實施有效監督創造條件。要不斷探索在促進開放中發揮作用的新途徑新辦法,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要依托專門委員會和各界別,組織委員有重點地開展調查研究,廣泛進行協商討論,多謀發展之計,多建創新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促進全縣的大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二要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努力促進社會和諧。團結和民主是政協工作的兩大主題,也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縣政協要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目標,充分運用協商、溝通、引導、服務等方式,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要始終把群眾的呼聲、意愿和期盼作為第一信號,充分了解民情,廣泛反映民意,促進民生的不斷改善。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政黨、民族、宗教、階層和海內外同胞五大關系,著力營造諒解寬容、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要始終不渝地重視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正確地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促進各民族的大團結。要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引導動員各界人士積極投身精神文明和和諧創建活動,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自覺履行義利兼顧、扶貧濟困的社會責任,努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把全縣上下思富求變的愿望和熱情,引導到加快全縣發展中來,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營造加快發展的氛圍作出積極努力。
三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推動工作創新。要通過委員學習點的學習培訓活動,進一步加強委員的自身修養、強化他們的職能意識,提高他們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加強政協機關的自身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提高政協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為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機關而努力。要發揮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的作用,政協各專門委員會要加強與政府各部門的聯系,更好地組織政協委員,就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研和視察。要增強創新意識。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立足于全縣發展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增強發展意識,認真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推進政協工作不斷創新。
四要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為政協開展工作提供保障。加強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是搞好政協工作的重要保證。縣委將繼續堅持縣政協主要領導列席常委會制度,人大、政府召開的重要會議也要邀請政協有關負責同志列席,為政協參政議政提供條件。繼續堅持重要情況通報制度。縣委縣政府將根據需要,適時向政協和各界人士通報情況,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在黨委政府進行重大決策過程中的作用。凡屬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都要做到決策前主動征求政協的意見,決策中積極采納政協的合理化建議,決策后及時通報落實的情況。各部門、各單位要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支持政協組織開展調查、視察、檢察、評議活動,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組織部門要關心、支持政協機關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對政協機關干部的培養、管理和使用,切實提高政協干部隊伍的整體水平。要加大對政協工作的宣傳力度。及時報道政協的重要活動,介紹政協工作經驗,宣傳政協委員履行職能、崗位建功的事跡,努力形成全黨、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政協工作的新局面。
縣政協主席關春生在報告中指出,十一屆縣政協在堅持參政為民、促進發展的同時,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將一些有利于充分履行政協職能、尤其是有利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賦予新的內容,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發揮了政協的特殊作用。
十一屆縣政協堅持將政協提案作為履行職能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切實發揮了提案在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中的重要作用。縣政協積極推進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以提高提案的質量和實效為中心,對立案、提交、承辦到督辦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改革創新。黨政部門對政協提案更加重視,辦理更加認真,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委員以提案形式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也不斷增強。五年來,每年都有數十件政協提案交黨政有關部門辦理,近一半以上提案提出的問題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許多重點提案所涉及的問題都得到較好的落實。
堅持把政協的民主監督同輿論監督相結合,繼續深化與新聞單位合辦欄目工作,擴大了政協組織的社會影響。
堅持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環節,努力發揮政協信息作為溝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的輿情匯集渠道功能。
縣政協副主席王存珠作政協張家川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報告。他說,政協十一屆會議以來的提案辦理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狠抓難點、體現亮點”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提案質量為基礎,以增強提案辦理實效為目標,以加強提案制度建設為保障,不斷探索,積極創新,提案的整體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提案辦理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廣大政協委員在履行職責,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縣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316件,審查立案220件,占提案數的69.6%,參與提案委員735人(次)。其中:提案內容涉及經濟建設方面的72件,占32.7%;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方面的66件,占30%;城市環境、道路交通建設方面的47件,占21.4%;民族宗教、人民團體方面的23件,占10.5%;政策及其它方面的12件,占5.4%。把不符合立案條件的77件提案作為來信來訪送有關部門處理。目前,十一屆政協提案已全部辦復完畢,辦復率100%。所提意見建議已解決的72件,占32.7%;正在辦理落實的105件,占47.7%;因客觀條件的制約未能辦理作了答復的43件,占19.6%。
縣政協副主席馬中華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