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中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自即日起,開辟“張家川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宣傳專欄”,分別在會前、會中、會后開設“喜迎黨代會 推動新跨越”、“黨代會進行時”、“落實黨代會精神 加快新張家川建設”三個欄目,全面展示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宣傳第十二次黨代會所確定的奮斗目標、工作任務和工作措施,努力營造團結、向上、奮進、熱烈的宣傳輿論氛圍,為加快張家川建設步伐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乘風破浪正當時 與時俱進鑄輝煌
——寫在中共張家川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開幕之際
正值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省政府研究支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精神,千方百計抓項目、集中精力解難題的關鍵時期,我們即將迎來張家川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這次會議將全面總結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縣的各項工作,進一步明確全縣今后5年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和基本措施,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這次會議是張家川縣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盛會,更是一次全面落實“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的動員大會。它的勝利召開,是我縣黨的建設和全縣黨員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將對全縣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自2006年中共張家川縣委第十一次黨代會召開以來,一轉眼五年過去,2011年9月20日,中共張家川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將于張家川縣行政中心禮堂隆重召開。當年縣委工作報告的言語猶在耳邊,張家川縣經濟社會高速增長的五年已然“輕舟已過萬重山”(主要經濟指標比2006年底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預計年底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2億元,增長1.3倍;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0.57億元,增長94%;財政收入1.3億元;財政支出12億元,增長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億元,增長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60元,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750元,增長1.5倍);這一次,現任中共張家川縣委書記劉長江,將以其新的政治報告,劃出一個清晰的路線圖,讓我們拭目以待,新一屆張家川縣委會有何新的戰略,指引阿陽大地未來五年的發展。
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審視,2006-2011年這5年,或許可謂是張家川縣的關鍵五年。過去五年,張家川縣項目工作成效顯著,先后爭取到省、市扶持張家川縣加快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累計實施各類項目490個,完成投資38億元;過去五年,張家川縣農村經濟扎實推進,2010年獲全省肉牛產業大縣建設先進縣,積極論證規劃“三區三園五帶”建設工程,蔬菜、馬鈴薯、大麻、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實施渠子梁、連五梁、劉堡梁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全縣一半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扶貧開發有力推進,勞務產業發展迅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過去五年,張家川縣張家川縣城鄉建設步伐在加快,實施了以行政廣場、體育中心等工程為重點的新城區建設,縣城面積擴大了近一倍,回鄉風情園等縣城“十大工程”開工建設,恭門鎮城鄉一體化“八大工程”啟動,加大馬鹿、梁山等小城鎮建設力度,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實施了農田道路建設工程,城鄉基礎條件顯著改善;過去五年,張家川縣工商經濟發展加快,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招商引資活動,大力支持工商企業發展,鑫達礦業公司等骨干企業規模擴大,效益提升。規劃實施了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入駐企業運營良好,啟動了東部礦產工業園區和西部皮毛貿易工業園區規劃論證等前期工作,招商引資成效顯著,謀劃論證了工業“雙五工程”,鐵銅精選、風力發電、阿膠和清真明膠項目進展順利;過去五年,張家川縣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縣財政安排資金2000萬元,并從其他渠道籌措資金8000萬元,啟動了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大型影月舞蹈史詩《關山月》成功搬上舞臺,建成了一批城鄉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基層文化廣播電視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完成了縣鄉醫院改擴建工程,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過去五年,張家川縣民生狀況不斷改善,完成了馬家花園廉租住房建設項目,啟動實施了新民小區廉租住房建設項目,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政策,啟動了省級農民養老保險試點縣項目,城鄉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積極推動全民創業,著力解決城鄉就業問題,大力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城鄉醫療衛生急救網絡實現全覆蓋。
五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全縣的第一要務不動搖。發展是硬道理、發展高于一切、發展是我們實現宏偉目標的不竭動力。回顧這五年年來全縣改革發展歷程,正是因為我們高舉了改革發展的兩面大旗,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步伐,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把發展的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戰勝了前進征程中一個又一個困難,才取得了全縣現在來之不易的嶄新局面。
五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縣各項工作不動搖。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縣各項工作為第一要求,緊密聯系張家川縣實際,理思路、做決策、辦事情。
五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不動搖。張家川縣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域,我們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緊緊圍繞民族工作主題,廣泛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全縣深入開展了“三聯三引三助”活動,創造性地建立了縣科級干部聯系宗教人士和宗教場所制度,加強了“三支”隊伍建設,形成各級黨員黨員干部、寺管班子、宗教人士工促發展、共保穩定強大合力。
五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動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張家川縣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縣33萬回漢群眾的智慧和全力支持。
五年的發展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動搖。做好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五年來我們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了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了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影響力。
乘風破浪正當時,與時俱進鑄輝煌。回首過去,我們無比欣慰,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在張家川縣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求真務實、開拓進取,以實際行動共建張家川縣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