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中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自即日起,開辟“張家川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宣傳專欄”,分別在會前、會中、會后開設“喜迎黨代會 推動新跨越”、“黨代會進行時”、“落實黨代會精神 加快新張家川建設”三個欄目,全面展示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宣傳第十二次黨代會所確定的奮斗目標、工作任務和工作措施,努力營造團結、向上、奮進、熱烈的宣傳輿論氛圍,為加快張家川建設步伐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311184850423.jpg)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縣畜牧局緊緊圍繞建設隴東南畜牧大縣和肉牛產業大縣的戰略目標,強力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動物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全縣畜牧業發展呈現出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品種結構優化、畜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末,全縣牧業產值達到1.8億元,人均牧業收入660元,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3%。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908115515658.jpg)
——畜禽及其產品產量穩步增加。2011年前半年,全縣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95.51萬頭(匹、只),其中:牛15.27萬頭、羊15.51萬只。出欄各類畜禽36.92萬頭(匹、只),其中:牛3.32萬頭、羊3.54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6116.5噸,鮮蛋產量904.7噸,鮮奶產量217.4噸。畜牧業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升,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908115515659.jpg)
——規模養殖得到較快發展。全縣有養殖小區27個,規模養殖場89個,養殖專業村93個,專業化交易市場6處,各類畜牧養殖專業協會17個,規模養殖戶13493戶。畜牧產業鏈條得到了延伸,養殖場(小區)建設速度不斷加快。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827155421232.JPG)
——畜牧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全縣已建成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 6 家,通過“公司+農戶”的產業化模式,與農戶簽訂了產品收購合同和技術服務協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養殖戶1.8萬戶左右,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提升了畜牧產業化經營水平。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909093256220.jpg)
——飼草料建設有了新的突破。以發展優質紫花苜蓿為主,結合退耕還林還草,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年新增種植紫花苜蓿3萬畝。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在適宜區域積極發展飼料玉米、豌豆等一年生飼料作物種植,年種植面積達6萬畝。建成青貯氨化池4425個,年完成青貯氨化7.5萬噸,極大地提高了秸稈的利用率,夯實了畜牧業發展基礎。
——畜牧科技推廣力度進一步增強。5年來,全縣良種畜禽規模飼養綜合配套技術、種草養畜技術、秸稈青貯氨化技術、畜禽疫病綜合防治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得到大力推廣,良種覆蓋率和畜牧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全縣建成黃牛凍配點29個,羊改點24個,年改良牛1.6萬頭,羊1.5萬只。牛、羊、豬、雞的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5%、90%、 98%、100%。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420144732595.jpg)
——畜牧項目工作取得顯著成績。5年來,全縣實施了張家川縣良種肉牛基地建設項目、山區圈舍改建項目、世界銀行貸款畜牧綜合發展項目、良種羊引進推廣項目、飼料玉米種植示范、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肉牛產業大縣建設等各類項目38個,項目總投資3839萬元,年均768萬元,助推畜牧業生產全面發展。
![](/Files227/BeyondPic/2011-9/15/20110908115515663.jpg)
——動物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按照動物疫病防控24字方針,堅持“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原則,各類動物免疫率達到90%以上。依法加強動物衛生監督管理,產地檢疫率達到95%,屠宰檢疫率達95%以上,市場驗證檢疫率達到100%,加大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監管,確保了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