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中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自即日起,開辟“張家川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宣傳專欄”,分別在會前、會中、會后開設“喜迎黨代會 推動新跨越”、“黨代會進行時”、“落實黨代會精神 加快新張家川建設”三個欄目,全面展示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宣傳第十二次黨代會所確定的奮斗目標、工作任務和工作措施,努力營造團結、向上、奮進、熱烈的宣傳輿論氛圍,為加快張家川建設步伐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近五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教育體育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充分依托項目支撐,大力發揚“五苦” 精神(領導苦抓、教師苦教、學生苦學、家長苦供、親友苦幫),使全縣教育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的極大進步和人口素質的全面提高。
——按期實現“兩基”,達標水平穩步提高。2007年以來,我們在2006年兩基達標的基礎上,認真貫徹縣政府制定的《關于做好鞏固提高“兩基”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了流失學生返校責任制,解決了驗收之后部分學校、部分教師存在的松勁厭戰情緒,做好了在校學生鞏固工作和小學畢業生的升學工作,有效防止了學生的流失。同時,結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認真實施“兩免一補”工作。與各學區學校簽訂了2008年鞏固“兩基”工作目標責任書。在此基礎上,通過認真實施項目,完善軟件硬件設施、強化學校管理,使學校的辦學水平向更高的層次邁進。2007年5月,在市、縣的大力支持下,籌備了全省“兩基”攻堅現場匯報會,向兄弟縣區展示了全縣“兩基”攻堅的成果,尤其是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在充分發揮宗教人士作用,動員流失學生返校方面的成功經驗,受到了省市領導和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現場會議之后,先后有廣河縣、積石山縣組團來我縣參觀學習。可以說,全縣的“兩基”攻堅,為全省民族地區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充分發掘自身潛力,搞好民族教育趟出了新的路子。之后,我們堅持“兩基”工作班子不散、人員不變、力度不減的工作方針,繼續加大控輟保學力度,認真開展集中勸返中小學流輟學生。2011年,是全省迎接國家檢查驗收年,在省市動員會議之后,縣上立即召開了動員會,加強了組織領導,逐級簽訂責任書,通過進一步完善“兩基”檔案,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充實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展農村掃盲工作等,促進了“兩基”迎國檢工作的廣泛深入開展,為確!皟苫表樌ㄟ^國家驗收奠定了基礎。
——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縣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出臺了《張家川縣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調整加強了領導班子,克服困難,無償劃撥土地,整合教育資源,擴大校園面積,修建了綜合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等,使學生的辦學條件得到徹底改善。同時,與甘肅省機械工業學校進行聯合辦學,力求畢業生能夠全部就業。高度重視阿拉伯語學校建設,根據市場需求,開設阿語翻譯、經貿阿語等專業,知名度不斷擴大,有13個省區的學生在校就讀。幾年來,兩校共有1300多名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為合作辦學、特色辦學創出了新路子。
——學前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重視和加強學前教育。新建了縣一幼綜合教學樓、成立了縣第二幼兒園。龍山鎮幼兒園已開工建設,恭門鎮幼兒園項目也在積極規劃之中。城區新建一所幼兒園,用以緩解城區幼兒上學壓力大的問題。目前全縣有幼兒園3所(其中民辦1所),在園幼兒達到1827人。
——普通高中教育規模效益不斷提高。為解決人民群眾對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與民族教育發展速度相對緩慢之間的矛盾,縣委、縣政府從大局出發,在抓好“兩基”鞏固、提高的同時,出臺了《關于加快高中建設的意見》,采取合理調整高中布局,爭項目抓擴建,合理調控高中招生規模,促進了高中辦學效益的提高。征地180畝,投資7183.8萬元,實現縣一中整體搬遷和縣二中、三中的改擴建,優化了布局,整合了資源,普通高中由五所變為三所,學校的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等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學質量也逐步提高。2007年至2011年間,共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