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發展
——張家川縣非公黨建工作紀實
![](/Files226/BeyondPic/2011-8/10/1108101006ebd7f10be1f330c9.jpg)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非公黨建工作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總體思路,通過建機制、強基礎、抓創新、搭平臺,進一步加強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和諧發展。
![2.jpg](/Files226/BeyondPic/2011-8/10/1108101006376ea92a7854389c.jpg)
在建章立制中聚人心增合力
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加強和改進非公黨建工作的意見,在建章立制中凝聚人心增合力,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縣非公黨工委具體負責,各鄉鎮黨委、工商基層黨建工作站、非公企業黨組織密切配合,自覺接受市非公黨工委業務指導的組織架構。成立了縣委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非公企業工委辦公室,并配備了專職辦公人員,落實了辦公設備等。建立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有關問題。依托工商所黨支部建立6個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站,選派了35名政治立場堅定、業務素質精通的黨建指導員。由非工委書記、委員及黨建工作站站長等各聯系1戶非公企業,在立足工商管理職能的基礎上,開展非公黨建的工作,對全縣所有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進行全方位管理和建設。
![3.jpg](/Files226/BeyondPic/2011-8/10/11081010064129249054904983.jpg)
在強基固本中夯基礎聚內力
張家川縣通過發展黨員、開展培訓、加大宣傳等,進一步強基固本,夯實基礎聚內力。堅持“輸血”與“造血”同步,把大中專畢業生、復轉軍人和下崗職工中的黨員推薦到非公企業就業。通過在非公企業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把非公企業中的業務骨干和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員工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目前,在非公企業中,共發展新黨員32名,接轉新黨員23名。通過集體培訓、分片培訓、專題輔導、現場觀摩等形式,加大黨建指導員、非公企業黨支部書記及黨員的培訓力度,增強了開展黨建工作的業務能力。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采取開設專題專欄、編發簡報、懸掛橫幅、書寫標語等各種切實有效的方式,廣泛深入地宣傳非公黨建工作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有力推動了全縣非公黨建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4.jpg](/Files226/BeyondPic/2011-8/10/11081010074b5f558dc7107bde.jpg)
在創新方式中出經驗添動力
張家川縣從企業規模、黨員人數、構成情況等實際出發,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派駐建、聘請建”及“合作社+企業”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提高組建率的有效方法。對于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但負責人不是黨員的,由黨建工作站派駐指導員擔任支部書記,成為全市非公黨建工作中的一大亮點。對于個體工商戶中的黨員,采取“支部+協會”的辦法組建黨支部,將行業中的零散黨員全部吸收到支部中開展正常的黨組織生活,解決了黨員找不到“娘家”的問題。為了解決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中黨員無處安身的問題,率先在馬關小康專業合作社與馬關旭日升養殖廠采取了“合作社+企業”模式建立聯合黨支部,為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開展黨建工作開創了先河。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非公黨組織30個,占非公有制企業總數的16.5%,共有黨員208名,其中縣非工委成立以來新設立黨組織21個;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建立黨組織1戶,在縣個私協會分會中建立黨組織2戶;在全縣創建10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有效地帶動了全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
![5.jpg](/Files226/BeyondPic/2011-8/10/1108101006d8be349ba8549cf5.jpg)
在創先爭優中搭平臺增活力
張家川縣非公企業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以爭創“五個好”黨組織、“五帶頭”黨員的活動,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使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科學發展資源,促進了企業科學發展。甘肅隴新綜合商貿有限公司張家川分公司黨支部為清真寺和廟宇的修建捐助3萬余元,解決人畜飲水工程、修建梁橋約10公里,為“希望工程”捐款2萬余元。積極幫助企業做好馳名、著名商標品牌的“孵化”工作,通過積極協調、全力指導,“伊味思”商標成功申報為“甘肅省著名商標”,添補了全縣無著名商標的空白。幫助甘肅天水益生阿膠廠完成了公司制改制,成功協調引進太極集團有限公司落戶改制后的甘肅省羲皇阿膠有限公司,引資達5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