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民主薦人才 突出實績用干部
——張家川縣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工作紀實
事業興衰,關鍵在人。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取決于—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而恰恰在干部選拔這個環節,是老百姓反映最大,干部關注度最高的熱點。為了選準干部、用好干部,一場在全市探索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的試點工作,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范圍全面展開。
![](/Files224/BeyondPic/2011-5/17/20110516145655506.jpg)
試點工作開始已經一年時間, 張家川縣規范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工作進展如何?日前,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 張家川縣委堅持“邊調研、邊實踐、邊總結、邊規范”的原則,精心組織、積極探索, 圍繞干部動議、提名、考察、討論決定和評價監督等關鍵環節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效規范。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選人用人機制,真正把那些思想解放、善于領導科學發展的干部選拔進了領導班子,真正把那些人品正、干事實、敢碰硬、善破難的干部用到了重要崗位上,收到了用好一批干部、激勵全縣干部、確立正確導向、推動事業發展的良好效果。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2816萬元,同比增長16.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052萬元,同比增長25.4%。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598萬元,同比增長20.94%;財政支出累計執行27077萬元,同比增長6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30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60元,同比增長13.2%。目前,全縣上下出實招、求實效漸成風氣,真抓實干謀發展的氛圍日漸形成。
規范動議行為,從縣委書記、常委開始:堅持“三提三不提”。初始提名是指作出干部調整動議后,確定意向性人選的過程。試點工作一開始,張家川縣委就在《張家川縣科級領導干部調整動議規定》中明確了干部調整動議由縣委書記或縣委組織部提出,經縣委常委會或“縣五人小組會”審定后嚴格執行。干部調整動議堅持“三提三不提”,只提干部調整方向、選任標準和選拔要求,不提具體職位、具體人選和選拔范圍。去年以來,縣委常委會共討論研究干部6次,沒有出現臨時動議現象,科學規范了縣委主要領導人事動議行為,避免了盲目性和隨意性。
落實群眾“四權”: 發布初始提名職位預告制度。擴大干部信息公開是推進干部工作民主的前提。張家川縣委建立了《張家川縣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職位預告制度》,除不宜公開的崗位外,全部制定干部初始提名職位預告,通過媒體發布、張貼公告、召開會議等形式,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提名職位、任職條件和資格、職位具體要求等內容,在會議提名中,還為與會人員提供符合推薦條件的干部信息。去年以來,共發布初始提名職位預告6次,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得到了更好落實。
擴大提名主體:區分不同職位提出不同提名方式,實行分類提名。張家川縣委根據不同職位進行分類,將全縣科級領導職位按鄉鎮黨政正職,縣委、縣政府部門正職,縣直其他部門正職和其他科級職位4個類別,對應提出由全縣干部大會或縣委全委會提名,縣委全委會或縣四大班子會提名,縣黨政班子會或縣委常委會提名,單位黨組織、領導干部個人、干部聯名、個人自薦、遞交領導班子建設建議書或組織部門推薦提名,出臺了張家川縣《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辦法》和《個人署名推薦領導干部人選辦法》,分別建立了提任和平級交流提名程序。去年5月份,首次嘗試召開全縣領導干部大會,推薦產生了18名鄉鎮黨黨政正職提名人選。在選拔交通、民政、水務、建設等重要部門正職人選時,召開縣四大班子會議進行了推薦提名。這樣,既注重提名主體的廣泛性,又注重提名主體的代表性和權威性,使初始提名的主體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提名主體的擴大,實現了從“少數人從少數人中選人”到“多數人從多數人中選人”的轉變,拓寬了干部選拔渠道,不少平時不被了解的基層一線干部進入了組織視野。
![](/Files224/BeyondPic/2011-5/17/100225171297e6145a87e54e36.jpg)
明確責任主體:無論是黨組織還是領導干部個人推薦干部,實行署名提名。張家川縣委按照“誰提名誰負責”的要求,將各種推薦提名方式一律改為署名提名,無論是單位黨組織還是領導干部個人推薦干部,都要認真填寫推薦提名表,如實反映推薦人姓名、職務、推薦理由以及與被推薦人是否有親屬關系等內容。縣委還建立了干部選拔任用全程紀實制度,實行責任追究倒查機制,對推薦材料不屬實,夸大被推薦人的德才表現;被推薦人選提拔使用后,發現任職前有嚴重問題等7種情形,明確追究推薦人的責任。署名提名真正靠實了推薦者的責任,實現了提名權責對等。不負責任的推薦或推薦不當,不僅干部不會服氣,還要受到責任追究,更將失去縣委信任。推行署名提名以來,提拔交流干部200余人,所提拔干部無論是個人素質、工作水平還是群眾基礎,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認可。
充分聽取民意:建立“雙提雙訪”制度,實行“雙向”提名。為了做到既擴大民主,又不簡單以票取人,張家川縣委建立“雙提雙訪”制度。即鄉鎮和縣直單位負責人每年定期向縣委遞交一次領導班子建設建議書,提出本單位所有班子成員提拔、交流、留任、改任或降職建議和理由,縣委組織部結合年度考核工作進行一次全面調研,準確掌握每個單位班子運行情況;各提名主體向縣委在預告期內定向提名,縣委組織部根據定向提名情況深入相關單位走訪調研,準確掌握提名人選德才素質、平時表現、工作業績等情況。去年10月份適逢縣政府機構改革,干部調整達90余人,為了選準選好選優干部,做到“人崗相適”,縣委組織部根據定向提名情況,再次深入全縣所有縣直單位,充分聽取了縣直單位所有副科級以上干部的意見,縣直各單位負責人關于本單位班子調整的意見,縣黨政分管領導就自己分管單位班子調整提出的意見,同時聽取縣人大、縣政協主要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意見,順利完成了機構改革任務,受到干部群眾廣泛好評。
堅持好中選優:將提名人選進行歸類,從“四個角度”綜合分析,實行差額提名。張家川縣委組織部將各種方式產生的提名人選進行歸類,從“四個角度”綜合分析,即:提名職位特征;提名主體對提名人選的熟知度和關聯度;提名人選年度考核結果、工作經歷、性格、專長等平時掌握情況;提名人選得票情況。從中確定2—3名差額提名人選,再到單位進行民主推薦,在推薦過程中,把服務對象和部分“兩代表一委員”擴充進來,讓基層干部群眾去驗證和識別,經過反復印證,擇優確定考察人選。新的初始提名機制運行以來,共對45名科級領導崗位實施了差額提名,使一些人品好、能力強、工作實績突出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達到了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目的。
![](/Files224/BeyondPic/2011-5/17/20110516145655501.jpg)
這種以創新方式,擴大民主,規范程序為主旨的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使張家川縣干部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作風進一步擴大,選拔任用程序進一步規范, 干部選拔質量進-步提高,干部工作環境進一步優化,用人行為監督進一步強化,干部選任公信度進一步提升,從根本上實現了干部選任工作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向“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的轉變。張家川縣堅持崇尚實干和注重實績的用人導向,注重選拔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重視基層、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干部,真正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會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有力調動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奮發進取的積極性。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農村農業產業化、社會事業以及全縣各個部門,在職領導帶領群眾爭先恐后,積極工作。一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干部和群眾也從試點改革中看到了希望,積極進取,努力上進,一個“憑德才用干部、憑實績使用干部”的良好氛圍,已在全縣形成。隨之而來的就是黨員干部心往—處想,勁往—處使,凝心聚力抓落實。春耕時節,張家川的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到處活躍著縣、鄉各級干部的身影,他們傳播科技,指導生產,排憂解難,訪貧問苦,切實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增進了同群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