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天水市委副書記張應華帶領市委辦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農工部、市農業局、市畜牧局、市林業局等部門負責人深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調研當前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畜牧產業發展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工作。
張應華一行在張家川縣委書記劉長江,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李肖鋒,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縣政協主席關春生,縣委副書記妥國保,縣委常委、副縣長馬利民,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何吉洲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張家川縣閆家鄉朝陽村集體林權改革點、平安鄉梨樹村畜牧養殖小區、阿陽中學建設工地、廣播電影電視中心項目、回鄉風情園項目、縣第一中學、劉堡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川王鄉川王村、龍山鎮皮毛市場、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等地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與縣鄉村三級干部及村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了張家川縣在農業和農村重點工作、畜牧產業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的思路與措施。張應華對張家川縣各項工作所取得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張應華要求,張家川縣要圍繞全市三大產業布局和“十二五”規劃,結合縣上制定的“三區三園五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整流域連片開發,突出區域特色,高標準定位,高起點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要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實,通過抓思路、抓目標、抓項目、抓措施、抓管理、抓保障、抓關鍵環節落實,確保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取得新突破。要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強化項目管理,通過項目實施使廣大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要完善產業發展促進農民穩步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增強農業產業發展后勁,培育扶持一批有實力、有潛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 延長產業鏈條,帶動農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要以高標準優質梯田建設為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全力打造農業產業化和整流域連片開發的精品示范點,并認真總結成功經驗,爭取在全市推廣。
在川王鄉川王村調研基層黨組織建設時,張應華指出,張家川縣積極探索性民族地區黨建工作新模式,在農村開展“三聯三引三助”活動,即村黨支部聯系宗教活動場所,引導宗教活動場所依法開展宗教活動,宗教活動場所協助村黨支部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村干部聯系宗教人士,引導宗教人士自覺做到“四個維護”,宗教人士協助村干部宣傳政策、教育群眾;黨員聯系信教群眾,引導信教群眾移風易俗奔小康,信教群眾協助黨員維護民族團結和宗教和順。通過開展“三聯三引三助”活動,“聯”出了團結穩定新局面、“引”出了崇尚文明新風尚、“助”出了科學發展新合力。
張應華一行查看了城區中小學標準化建設“8+2”工程后指出,民族區域自治縣的發展關鍵是看教育。今年,張家川縣在教育上投入的資金很大,將有力改善張家川縣教育基礎設施,使得全縣更多的學生能夠在標準化中小學讀書,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對于提升教育質量有著長遠影響,張家川縣相關單位一定要高度負責,把這項民生工程辦好,使其盡快發揮效益,服務張家川縣人民。
在聽取渠子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改擴建項目介紹后,張應華強調,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搶抓國家加大水利建設投入新機遇,推進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解決民生問題,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舉措?h委、縣政府要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加強工程質量管理,加快建設進度,按期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工程覆蓋范圍內的各級組織要全力以赴,做好配合工作,為工程建設快速推進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促使工程早建成,群眾早受益。同時,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要創新運行管理機制,確保群眾吃上純凈、安全的自來水。
在平安鄉梨樹村畜牧養殖小區,張應華指出,張家川縣要以建設“肉牛大縣”為目標,強力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疾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全縣上下要在擴大養殖規模上狠下功夫,積極開拓思維、勇于創新,通過深入基層與養殖大戶溝通交流,廣泛征求群眾發展畜牧業的意見建議等方式,努力轉變畜牧產業發展方式,共同推動全縣畜牧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檢查林權改革工作
聽取林改工作匯報
了解農村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查看養殖小區建設
和農戶交談
了解影視中心項目建設
查看畜牧園區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