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52.jpg)
投資2.54億元的新民小區2826套廉租住房,投資9450萬元的農村危舊房改造項目,投資3524萬元的劉堡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930萬元的2009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投資1110萬元的2010年扶貧開發第一批項目,投資1610萬元的2010年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投資1262萬元的城區生活垃圾處理工程,投資3916萬元的張家川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800萬元的2010年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以獎代補試點項目……隨著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的開工建設,讓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提前馳入“高速路”。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53.jpg)
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預計到2010年底,張家川縣生產總值達到 15.6億元,增長1.3倍;完成工業增加值2.65億元,增長94.3%;財政收入1.027億元,增長3.6倍;財政支出10.8億元,增長3.4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1億元,增長8.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億元,增長1.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80元,增長8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385元,增長1.4倍,主要經濟指標呈兩位數增長,是歷個“五年計劃”中發展最快的時期,超額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預期目標。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49.jpg)
基礎設施落后特別是交通落后是制約張家川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如今,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的建設,將徹底改變張家川國家等級公路的歷史張家川到天水、到平涼的華亭、莊浪,用時不到一個小時,物流更加便捷,出行也更加方便。屆時, 張家川將形成以鐵路、二級公路為支撐,以國道、省道為主骨架,以鄉村道路為毛細血管的立體交通體系,先后實施了7條160公里通鄉油路、160條366公里農村通達工程、166條225公里通暢工程,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城鄉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無疑,這將張家川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化。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55.jpg)
優越的自然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明顯的區位優勢,吸引了一大批客商前來投資發展。今年以來,張家川一是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通過主動協調,多次爭取,全年共爭取到各類項目76項,總投資4.87億元,其中爭取國家和省市投資3.03億元,較上年增長52%。開工建設項目100項,完成投資9.6億元。堅持把爭取一次性項目與爭取經常性項目相結合,今年以來,我們爭取實施了投資512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投資1854萬元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資1895萬元,實施了2700戶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投資585萬元,完成32村43萬平方米小巷道硬化工程。桐張路、龍連路、橋溝梁至關門豁峴3條79公里通鄉油路,44條141公里續建、10條24.2公里新建農村通暢工程、龍山鎮東關橋建設全面完成。加快以縣城為龍頭的城鎮建設,完成了縣城13平方公里地形圖測繪,二版縣城詳細性控制規劃正在制定。積極開展回鄉風情園規劃評審、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影視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天平鐵路張家川段完成當年投資6200萬元;投資4408萬元,征地987.6畝,拆遷2.19萬平方米,完成項目投資5000萬元,全面完成莊天二級公路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工程建設;投資1800萬元,完成了濱河東路加寬改造工程;投資1262萬元的縣城垃圾填埋場建設積極推進;投資2.2億元,開工建設總建筑面積14.13萬平方米的新民小區廉租房。張川佳園、星月怡庭等商住小區建設進展順利。投資900萬元,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54個,實現了村村有組織活動場所目標。項目建設有力拉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47.jpg)
二是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制定實施“三區三園五帶”建設規劃,完成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種植12.28萬畝,種植優質馬鈴薯、中藥材、大麻9.94萬畝,累計建成塑料大棚5863棟,新建日光溫室11個,種植蔬菜2866畝。畜牧產業開發步伐加快,種植飼草10.04萬畝,新建張川鎮西關村等7個養殖小區,發展規模養殖場14個,新增規模養殖戶330戶,累計建成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6家,畜禽飼養總量達115.8萬頭(匹、只)。2010年全縣榮獲全省牛羊產業大縣建設先進縣。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完成德援項目造林補植補造2萬畝,綠化公路22公里,栽植行道樹1.1萬株。新修梯田3萬畝。連五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東峽、石峽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劉堡梁飲水安全工程、東峽干渠節水改造工程和1000口農村沼氣池建設基本完成。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爭取扶貧資金2427萬元,全面完成扶貧開發項目建設和受災群眾易地安置,當年實現7600貧困人口穩定解決溫飽。木河鄉下龐村等5村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總投資1700萬元,付川、天河171戶新農村建設住宅工程全面完工,52戶258人已入住新村。勞務經濟健康發展。勞務培訓、勞務輸轉和勞務收入再創新高,全年共輸轉6.34萬人(次),創勞務收入5.7億元。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50.jpg)
三是工業商貿經濟取得新成就。全面落實政策扶持、信貸擔保、市場推介等關鍵措施,積極扶持重點骨干企業,保障企業資金周轉和生產經營。完成東部物流園區論證規劃,開展劃行歸市集中整治,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商貿流通日趨活躍。投資223.7萬元,完成了梁山、龍山、馬鹿小城鎮街道改造和城鎮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沿街商鋪基本建成。進一步推進全民創業,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產值達4.2億元,較上年增長13.5%。大力推進旅游開發,強化旅游資源推介,馬家塬遺址道路、宣化岡拱北修復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強化節會推介,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共簽約項目16項,擬引進資金16.74億元,實際引進資金5.21億元?傃b機容量20萬千瓦的北京天源科技風力發電項目已完成風力測試,項目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51.jpg)
四是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步。積極實施校舍安全、中小學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馬關中學等6所中小學校危房改造項目、劉堡中心小學等10所中小學校校舍安全工程全面竣工,辦學條件持續改善。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17.34萬人(次)累計報銷醫療費2490萬元?h第一人民醫院建設項目完成選址、征地等前期工作,建成了龍山、恭門等鄉鎮衛生院業務樓,投資200萬元5000座農村改廁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為14個鄉鎮衛生院配置救護車輛,為269個村衛生室配置醫療設備,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五是民生現狀得到新改善。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760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3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積極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實現大學生就業321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體系,新增城鎮養老保險1335人,爭取國家和省上資金2469萬元,啟動實施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為全縣6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積極爭取并全面實施了農村低!罢{、減、免”,當年新增農村低保對象34096人,保障面由12.2%提高到24.4%,增加低保資金1800萬元,累計發放城鄉保障金4673.4萬元。下撥救災救濟資金470萬元,有效解決了6527戶31333人的生活困難問題。認真執行城鄉醫療救助各項政策規定,累計救助重大病患者3122人(次),發放救助金562萬元?h中心敬老院建成使用。為521名宗教教職人員發放生活補貼102萬元。
![](/Files221/BeyondPic/2011-1/7/201101071416474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