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難題是對各級領導干部德才的綜合檢驗
劉長江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改革發展中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面對矛盾和困難,愿不愿解難題、敢不敢解難題、能不能解難題,是擺花架子放煙霧彈繞道走,還是撲下身子下真功夫逐一破解,是對一個干部政治上是否靠得住、工作上是否有本事、作風上是否過得硬、人民群眾是否信得過的最好檢驗。各級領導干部應在解難題中錘煉黨性、提高能力、樹立威信。具體要做到“四個必須”:
一是解難題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時下,有一部分干部不愿解難題,主要存在三種思想:一是“怕”。怕擔風險、得罪人、丟位子,怕引火燒身。二是“混”。工作上不下功夫,不愿動真碰硬,安于混日子,做“太平官”、“清閑官”。三是“掂”。樂于搞見效快、成績“浮”在上的“政績工程”,不愿干難度大、成績“沉”在下的“難纏事”。存在上述三種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因此,解難題,化解矛盾,必須要有正確的政績觀作支撐。作為一名品德高尚的干部,要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真正地統一起來,面對困難和問題要始終做到不為物所累、不為名所惑、不為利所迷,把為民排憂解難作為最具體最生動的政績,帶著深厚的感情,真心辦難事,真情解難題,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懷和氣魄,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
二是解難題必須樹立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為官避事平生恥。”作為黨的領導干部,任其職,就要盡其責;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直面矛盾,破解難題,關鍵是要把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作為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把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作為為人做事的根本動力。如果對現存的各種社會矛盾和不和諧因素熟視無睹,不主動采取措施,不加防范與化解,就有可能會累積、擴散以至激化,最終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把直面矛盾、破解難題的勇氣體現在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瓶頸”問題上,為加快發展創造條件;把直面矛盾、破解難題的勇氣體現在著力解決影響和諧穩定的焦點問題上,高度重視征地拆遷、企業改制、涉法涉訴上訪等社會矛盾和問題,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把直面矛盾、破解難題的勇氣體現在著力解決影響民生民利的熱點問題上,千方百計解決群眾關注期盼的問題。要以憂黨憂國憂民的責任感,始終保持勇往直前之風,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和不和諧因素,努力成為想負責、敢負責、能負責、會負責的干部,在抓好工作落實、推動科學發展、促進和諧穩定、為民謀利造福的進程中切實履行好黨組織賦予的崇高職責。
三是解難題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實踐是個大課堂,人民群眾是這個課堂上最高明的老師。化解矛盾、破解難題,辦法在實踐中,點子在群眾中。“泰山不讓細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從群眾中吸收來的一點一滴,都將匯聚為我們解難題的強大武器。因此,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好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解民難。一要深入群眾,帶著感情解難題。要懷著對人民群眾“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深厚感情,走進基層、走進困難、走進矛盾,多與普通群眾真交朋友、交真朋友,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真心誠意幫助群眾解其所盼、助其所難、除其所憂。二要引導群眾,正面宣傳解難題。要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正面引導,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各項改革措施,幫助群眾理順情緒,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把黨和行政的意圖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三要發動群眾,匯聚民智解難題。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從群眾生動活潑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群眾的所說所需所盼中掌握實情,理清思路,提出對策,指導工作。
四是解難題必須勇于開拓創新。破解難題,特別是解決推進改革發展中的一些復雜問題,不能靠老經驗、老辦法、老套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勇于開拓創新,善于見微知著、動態思考,用發展變化的眼光來認識、分析和把握問題,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增強開拓創新的本領,善于解決發展中的復雜問題,為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要堅持解放思想,樹立勇于創新、樂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理念,超越經驗自我,破除思想禁錮。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全面認識和分析問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復雜性、特殊性。既要學會“彈鋼琴”,也要善于“牽牛鼻子”;既要堅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善于站得高看的遠,總體上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又要善于抓根本、抓關鍵、抓問題的主要矛盾,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靈活運用政策和策略,處理好主與次、重與輕、急與緩、難與易等諸方面的關系。講求工作方法,掌握工作技巧,找到解決復雜問題的基本途徑,做到有的放矢,才會使解難題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