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迅速 組織有力 措施得當
——張家川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開展搶險救災
![](/Files218/BeyondPic/2010-8/22/20100822105746164.jpg)
8月11日,張家川縣中西部地區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達58.5mm。木河、龍山等8鄉鎮54村受災,涉及3520戶18214人,直接經濟損失7436.9萬元,其中農業損失2395.02萬元;基礎設施損失3925.91萬元;家庭財產損失1056.7萬元。災情發生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反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深入災情一線,積極開展搶險救災。各級黨組織按照中央、省、市、縣委的統一部署,把搶險救災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
一是反應及時迅速,救災機制健全,組織有力。災情發生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緊急預案,縣四大組織主要領導帶領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趕到災情發生地查看災情,掌握受災情況,轉移安置受災人員;及時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到受災嚴重的鄉鎮、村指導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召開全縣防汛救災工作緊急會議,安排部署全縣防汛抗洪工作,細化分解工作任務,逐級靠實工作責任。
二是緊急安置到位,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災情使全縣43村978戶民房受損,其中倒塌民房1328間,形成危房2536間,部分群眾急需緊急安置轉移。為了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住所、有干凈水喝、傷病能及時得到救治,全縣各級黨組織果斷處置,緊急轉移受災群眾325戶1535人,其中,搭建帳篷安置點4個,轉移安置群眾102戶498人,引導群眾投親靠友轉移189戶864人,利用學校和村陣地轉移34戶173人。由于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在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反應迅速,組織得力,處理得當,確保了全縣群眾的生命安全。
![](/Files218/BeyondPic/2010-8/20/20100819185142865.jpg)
三是救災措施得力,將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到最小程度。縣級包鄉領導、縣直幫扶部門負責人與鄉、村、組干部一起逐村入戶,核查災情,并做好群眾的安撫和疏導教育工作,穩定群眾情緒。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幫助指導受災群眾開展生產、生活自救,及時下撥救災專項資金50萬元,用于群眾生活安排和水毀道路、橋梁的搶修維護,確保群眾生產不出問題。同時,縣農業、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部門組織力量搶修被毀道路、橋梁、電力、通訊、供水等設施,盡快打通受阻道路,恢復供水供電,保障通訊暢通,力爭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是排查摸底扎實,嚴防再次降雨導致次生災害發生。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要求,加強近期雨情、水情、汛情的監測預報, 對龍山、木河、川王、劉堡等鄉鎮的重大險情險段和容易發生地質性災害的地方,組織黨員干部24小時值班,并全面細致地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切實抓好重點區域的防汛監測;縣防疫部門組織人員深入洪水漫過區域開展疫情監控和防疫工作,確保洪災過后無疫情。縣上組成了200人的搶險應急隊伍,抽調應急轉移車輛10輛,儲備了必要的救災帳篷、發電機等救災物資,為抗洪救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堅強有力的帶領下,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的同時,及時總結經驗,加強物資儲備,進行應急演練,確保做到提前防范,群防群治,安全度汛。
![](/Files218/BeyondPic/2010-8/22/20100822120810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