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緊扣創先爭優活動主題,創新活動載體,開設“六大課堂”,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搭建致富平臺,廣大黨員積極爭做“六員”,在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中創先爭優,助農致富。
開設“固定課堂”,爭做講解員。以村集體活動室為主陣地,建立農民教育培訓學校。聘請黨校、科技、農林牧等相關單位的黨員理論骨干擔任輔導教師,選派政策理論知識豐富的村黨員干部,確定輔導內容,以村為單位集中辦班授課,開展技術培訓。龍山鎮黨委聯合張家川縣連豐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西部果農協會組織6名黨員干部在連柯村開展果樹栽培與管理的培訓,圍繞果樹生產形勢、果樹生產存在的問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林果業如何發展等內容培訓農民500多名。至目前,全縣聘請國內果樹專家舉辦果樹修剪培訓班6期、養殖種植新技術培訓班8期、巡回宣講20多場次,培訓農民5000余人(次)。
開設“田間課堂”,爭做示范員。各鄉鎮把當前農村重點工作與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聘請縣上技術人員,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作現場講解、示范指導和實地培訓,切實提高農民實際操作能力,積累實踐經驗。全縣258個村行政村都成立了幫扶隊,專門選派有一技之長的黨員與貧困黨員群眾結成1幫1、2幫1的對子,開展“富手拉貧手”活動。通過結對幫扶,全縣已有895名貧困黨員群眾掌握了一技之長。木河、劉堡、胡川、恭門等鄉鎮開展雙壟溝播全膜玉米種植、反季節蔬菜種植、冬暖棚建設、畜牧養殖、飼草配方、沼氣能源的利用等實用技術培訓,500余名黨員在田間地頭現場示范指導156場次,培訓科技示范戶440多戶,培訓農民3200多人次。
開設“流動課堂”,爭做宣傳員。組建宣講團,利用穆斯林聚禮日,在清真寺對信教群眾進行政策法規、愛國主義、精神文明、衛生健康等知識教育。同時深入到村組院落和人口密集處巡回宣傳教育。通過流動宣傳,使政策法規、科學文化和伊斯蘭教義三者有機結合,為村級黨組織開展“三聯三引三助”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開設“家庭課堂”,爭做調解員。組織黨員深入到農戶家庭中,通過與農民面對面開展談心交流活動,實地了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認真分析,給予解決。張川鎮繼續開展“結對幫帶、聯系幫扶”活動,組織230名黨員結成幫扶對子113個,結成幫帶困難群眾115戶,籌集幫扶資金9.2萬元,落實幫扶項目82個,深入困難群眾家中,協調解決矛盾175件。閆家鄉采取領導蹲點,分管領導包村,黨員干部包戶,農村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上下聯動,齊心協力,組織農村黨員干部開挖沼氣池43眼,黨員干部出工出力完成閆家村巷道硬化工程總長3965米,1145平方米。
開設“實踐課堂”,爭做指導員。各鄉鎮組織黨員干部設立現場培訓點,通過實踐培訓,讓農民接受教育,增長見識。川王鄉在川王村科技種植基地、馬達村新農村建設基地和農民養殖種植戶家中設立現場培訓點,現場指導培訓養殖種植戶80多戶。
開設“網絡課堂”,爭做輔導員。利用遠程教育站點作為培訓基地,下載課件資源,組織黨員干部教會農民上網的基本知識和查詢市場信息的技能,為農民了解農業信息和增長科技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繼續開展“千名農村黨員學上網”活動,重點對村干部、農民黨員和缺乏致富技能的群眾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訓,提高了黨員群眾的自學能力。目前,全縣已有473名村干部和1500余名黨員群眾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
通過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搭建了黨員展現先鋒模范風采的平臺,廣大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進一步發揮,使黨員身份逐漸“亮”起來、稱號“響”起來、形象“樹”起來,進一步深化了“創先爭優”活動。(張家川縣委宣傳部竇亞龍 馬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