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個品牌 致富一方百姓
——張家川縣“伊香拉面師”培訓工作紀實
張家川縣勞務辦
![](/Files213/BeyondPic/2009-12/10/0912101427464996bbec429a45.jpg)
張家川縣是目前全國少數民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32.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5%,人多地少,自然環境差,災害頻繁,交通、信息閉塞,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為了使老百姓在較短時間內脫貧致富,近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在立足縣情的基礎上適時提出了“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戰略舉措,大批農村勞動力走出家門,外出務工,勞務經濟成為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2009年全縣共輸轉富余勞動力8.12萬人次,創勞務收入4.4億元,培訓農民工1.98萬人。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外出務工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縣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外出務工從事臟、累、差等工作比較普遍,而且工作不穩定,工資不高、人身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針對這一實際,我縣積極整合培訓資源,由縣勞務辦統一實施,并確定了一批培訓質量高的培訓機構承擔農民工地技能培訓任務,并結合我縣回族群眾歷來有經商務工的傳統,尤其是長于經營民族風味系列小吃的特點,于2008年成功注冊了“伊香拉面師”勞務品牌,為了做大做強這個品牌,打好這張牌,2009年縣勞務辦與蘭州民族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簽訂了5年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2009年開設“伊香拉面師”培訓和“伊民電焊師”培訓,5月8日首期“伊香拉面師”培訓班開班,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領導、縣主管領導現場指導、有關政府部門參加了開學典禮。蘭州民族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做了表態發言,“將扎扎實實的搞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為張川人民在較短時間內走上小康之路貢獻自己的力量”。培訓活動自開辦以來已培訓7期,累計培訓1233人。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關注和國內餐飲業界的注重。6月10日,甘肅電視臺于當日中午12時半在新聞節目中對我縣開辦“張川伊香拉面師”這一民族勞務品牌的新聞做了專題報道,這就使這一惠民之舉更加廣泛深刻地產生了影響。為了更好開展下一步農民工培訓工作,我們對此項工作進行回顧,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Files213/BeyondPic/2009-12/10/091210142749e9dcb83ace059e.jpg)
一、廣泛宣傳,惠民政策入民心
通過天水廣播臺和張川廣播電視宣傳、今年3月大型宣傳月活動的宣傳,散發宣傳資料及會議等形式,對張川“伊香拉面師”品牌及培訓班招生信息進行了廣泛持久的宣傳,使廣大農民工朋友大都知道了我縣將開展“就業技能扶貧工程”,尤其是“伊香拉面師”培訓的喜訊,這就為招生和培訓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切實組織好招生生源,縣勞務部門干部全體出動,深入各鄉鎮、村組,走村入戶進行招生摸底和面對面的宣傳,決心把貧困家庭的富裕勞動力盡可能組織來參加培訓。由于我們宣傳到位,工作舉措得力,前來參加報名的學員絡繹不絕。在開學的短短幾天時間內,報名學員很快由30多名增加到108名。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我縣在外務工的青年農民工咸繼軍,魏軍軍,安爾沙,李青玉,楊建輝,馬有紅等18人在外務工,得知培訓喜訊后。專程從各地趕來參加培訓。還有一些學員,克服了家庭中的重重困難,想方設法前來報名參加,例如連五鄉張家村女青年王大娃,丈夫在外務工,僅她一人照看兩個孩子,她把兩個孩子托付給親鄰,自己趕來參加培訓。張川鎮上磨村女青年魏平平,也無人關照孩子,她便帶著孩子前來參加培訓。上磨小學女老師馬小艷,為了學到拉面技術,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想法設法利用節假日前來參加培訓。張川鎮東關村女青年馬明霞,是個個體戶,每天下午要擺攤設點,經營生意,她就利用每天上午的時間前來參加培訓。在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胡川鄉王安村青年農民楊寶生,他有一定的拉面技術,而且在外地也打工多年,但他聞訊趕來參加學習,決心在培訓班掌握系統的拉面技術,由于他在學習中認真刻苦,表現突出,培訓班決定把留下來聘請為助教,也讓他發揮一技之長。類似以上的事例在培訓班舉不勝舉。在每期培訓班,報名參加培訓的人數都在百名以上。
在培訓班開展培訓的過程中,我們和培訓班精心策劃,于5月26日和5月27日利用兩天時間組織學員走上街頭,在縣城和龍山鎮街頭分別進行了匯報表演,激發了人們濃烈的興趣。
![](/Files213/BeyondPic/2009-12/10/0912101427fe27204d34b05c7e.jpg)
二、因地制宜,創新教學模式
在各期培訓班上,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年齡參差不齊,大小不等,年齡約在15—40歲之間;文化差別較大,大多數為中小學生,少數是高中生,個別是文盲;地域差別大,有的來自偏僻農村,有的來自縣城,其中大多數是返鄉農民工和困難家庭,也有的是零就業家庭,有少數是下崗工人;報名的時間有早有遲,前后相差半月之久。針對以上情況,縣勞務辦和培訓學校認真研究,決定立足于實際,因地制宜的采取“循環式”、“滾動式”方式教學,即從每月一日開始上新課,一月一循環,讓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都能受到全程培訓;采取“灌注式”、“復轍式”的方法授課,使接受能力慢的學員也都能學懂、學會;采取“延長式”、“超期式”的手段保證質量,爭取讓每一名學員都能真正學到技能。通過以上方法,有效地保證了教學質量,培訓出了合格的張川“伊香拉面師”技術人才。
![](/Files213/BeyondPic/2009-12/10/0912101427d72eafafdefb206c.jpg)
三、嚴格管理,高標準規范辦學
我們所舉辦的“伊香拉面師”培訓班,是一次系統、嚴格的科學培訓,是為了給全縣新農村建設培養一大批有用之才,并且使廣大農民工朋友都盡可能掌握一門技術,擁有一技之長。但是由于參加培訓班的大多數是小青年,學習的心態不一,目的不盡一致,所以有的人遲到早退,無故曠課,甚至有打架斗毆者,還有的報著獵奇心態,學習不認真。針對以上問題,縣勞務辦和教學人員從思想教育入手,嚴格教育,嚴格管理,采取了多種形之有效的舉措。一是在學習班開始之初進行紀律教育,組織學員們學習學校的有關管理制度,教育引導大家自覺服從學校管理,遵守學校紀律。二是進行思想教育。組織大家學習黨的民族政策,社保方面的惠民政策。教育大家端正學習態度,認識到我局和學校開展“就業技能扶貧工程”,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關懷溫暖,是農村貧困家庭走向致富的必由之路,因而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三是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在培訓中,校方采取點名制、講評制、請消假制等,規范了培訓活動。在培訓期間,有一名青年學員曾數次打架斗毆,經教育無果,學校召開大會,宣布將其開除。另有一名青年學員多次無故曠課,并欺騙家長,校方責令他在學校大會上作了檢查,本人表示今后絕不重犯。由于校方高標準管理,堅持規范辦學,所以各期培訓班都在健康有序的發展。
![](/Files209/BeyondPic/2009-6/26/090626213368c04bf751837c32.jpg)
四、定單式培訓,就業門路寬廣
縣勞務辦自培訓班一開始,就積極同國內各大中城市餐飲界廣泛聯系,為學員們謀求和擴大就業門路,從而使教學活動達到了定單式培訓。在培訓期間,張川籍在北京、深圳、濟南、武漢、西安、蘭州等地從事餐飲經營的大小老板紛紛趕來,在培訓班參觀了解情況。預訂招聘人員。6月22日,第一期培訓班結業并考試當天,“北京順風居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吳忠賢專門從北京趕來,現場簽訂合同,擇優錄取這批學員;凡錄取者,月工資為1200——1500元,待試用期滿,據情最高月工資可達3000—5000元。第一期培訓班結業的108名學員,大部分已去北京務工。自后幾期培訓班的學員,大部分已去北京、西安、蘭州、深圳、新疆、濟南、山西等地務工,還有少部分學員自己開起了飯館。
6月22日,首期培訓班結業后,全體學員步行前來社保局,向我單位送來了一面寫有“技能扶貧工程,造福張川人民”的錦旗,表達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參加培訓的學員咸繼軍,魏軍軍,安爾沙,李青玉,楊建輝,馬有紅聯合給我縣縣委、縣政府寫了一封感謝信,他們“衷心的感謝張川縣委、縣政府對老百姓的實事好事,讓他們學到了一技之長,使他們走上了發家致富的快車道”。
![](/Files209/BeyondPic/2009-6/26/090626213390387aecd5a7d14e.jpg)
五、總結教益,力促培訓再上新臺階
“伊香拉面師”培訓班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事實證明這是一項為民謀利的大好事。它有利于加快我縣脫貧致富的步伐,有利于加快全縣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穩定。因此,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都極為重視培訓班的工作。市、縣上領導非常重視“張川伊香拉面師”培訓工作,并多次深入培訓基地進行檢查指導,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并把培訓工作作為的一項大事來常議常抓。
“伊香拉面師”培訓班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成績,經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張川“伊香拉面師”培訓班教學基地升格并建立為“我縣新農村建設人才培訓基地”,長年開展新農村建設所需人才及各種實用技術的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