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處處換新顏
——張家川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巡禮
金秋時節,沿著張隴公路而行,走進新農村建設的省級試點村——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鄉長寧村,平坦的水泥路、漂亮的磚瓦房、干凈節能的沼氣灶、羊歡牛壯的養殖場,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近年來,長寧村將良種牛繁育、旅游業、勞務經濟和特色種植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來抓,投資165萬元建成標準化養牛圈舍269座,引進良種基礎母牛420頭,黃牛凍配改良2000例,目前,全村從事畜牧養殖的農戶246戶,大家畜飼養量達到2048頭(只),年出欄牛860頭,收入286萬元。今年,1至9月份已出欄大家畜568頭,收入207.42萬元,戶均收入0.84萬元。長寧村還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把開發旅游產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全村已建成“農家樂”13戶,魚塘40畝;同時,長寧村還積極組織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先后培訓農民1500多人次。目前,全村勞務輸出人數達550人,年勞務收入275萬元。
為了讓長寧村成為“樣板工程”,張家川縣整合資源,落實項目資金,在長寧村新建文化廣場1處,停車場1處,并在公路兩旁栽植香花槐1200株,拓寬硬化村組道路305公里,新增河堤觀賞休閑路1公里,新建人飲工程3處。
據了解,去年以來,張家川縣在9個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村新建養殖小區4個,新建暖棚圈舍286座,大家畜存欄34710頭(只),年內新增9428頭(只);勞務輸出3045人,勞務收入1692萬元;建成日光溫室20座,塑料大棚119座,年內新增蔬菜面積563畝;拓寬改造通村公路9條;村組道路27條;新修梯田1150畝;治理河堤3條,修建人飲工程10處,沼氣池562眼,修建農戶住宅238戶。
馬建平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幾年前他靠種地,一年下來掙不了多少錢,現在靠新農村建設的好政策,家里養了10頭牛,一年能賺2至3萬,依靠這一項“支柱產業”,不僅生活富裕了,家里還蓋起了新瓦房。(□馬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