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
張家川縣勞務大軍異鄉創新業 |
(2006-2-6 11:41:26)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惠文輝 打印本頁 |
|
|
蘭州市公交公司從1996年開始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勞務輸出辦公室合作,先后從張家川縣招收經濟民警200多人,其中有22人被該公司轉為勞動合同制工人,月薪1200余元。這是張家川縣近年來發展勞務經濟的一個縮影。勞務輸出不僅解決了張家川剩余勞動力的收入問題,而且成為他們異鄉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的新途徑。2005年,張家川縣共向北京、陜西、新疆、天津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輸出和轉移富余勞動力5.82萬人(次),勞務總收入達到1.68億元,人均收入2890元。 張家川縣是國扶貧困縣,在全縣31.7955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占30.1萬人,剩余勞動力8.37萬人。近年來,該縣因勢利導,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輸出和轉移作為振興民族經濟、緩解城鄉就業壓力、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的短平快項目,專門成立了勞務辦公室,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務輸轉工作加快勞務經濟發展的意見》,在全縣15個鄉鎮設立了勞務工作站,并在張川、龍山、恭門等剩余勞動力比較多的4個鄉鎮建立了勞務聯絡站。縣鄉勞務部門通過信息聯絡、實地考察等形式,已在北京、天津、陜西、山西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立勞務基地28處,去年又在新疆石河子市方便面廠、華龍日清清真食品寶雞有限公司、北京市豐臺區冷凍廠、廣東寶元鞋業有限公司等地新建勞務基地8處,并與山西敦化暖氣片工業公司、西安“康師傅”方便面廠、新疆天山毛紡織廠等10余家省、市和中外合資企業建立了較為密切的勞務關系。務工人員在這些基地務工時間最長的達6年,最短的1年,月薪最高者2000元,最低的也在500元左右。 為了增強在勞務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該縣還不斷加強勞務隊伍的管理,在組織輸出前對務工人員集中起來進行勞務技能的培訓,并在勞務實踐中采取以師帶徒等方式,全面提高務工人員的素質,使絕大多數務工者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由勞務型變為技術型人才,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同時,該縣還特別重視對務工人員的管理和定期回訪,從而使全縣的勞務輸出步入規范、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在全力抓好向外輸出的同時,該縣還特別重視剩余勞力的就地轉移,使他們離鄉不離土,從事短途運輸、建筑建材、販運和編織等行業,有力地促進了全縣二、三產業的發展。2005年,該縣就地轉移勞動力9400人(次),收入達488萬元。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