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程 綠色夢想(圖)
10月1日,溫家寶總理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省委副書記劉偉平等陪同下,在民勤縣紅崖山水庫了解石羊河流域河流水系變化、生態環境變化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情況。(本報記者呂建榮攝)
10月1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民勤縣薛百鄉宋和村與聞訊而來的鄉親們親切交談。(本報記者呂建榮攝)
“從沙漠邊緣搬過去,現在,新建的移民點離我們這有多遠?”
“130公里。”這是10月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民勤縣西渠鎮煌輝村村民張兆民之間的對話。平實的一問一答,凝聚著總理對民勤人的特別關愛和無限深情。
10月10日,記者在民勤采訪時,很多民勤人都很感念此語,他們說:“這里明明可以用‘你們’,可溫總理偏偏用的是‘我們’。”
讓民勤人感念和牢牢記住的不僅僅是這一句。
從2001年以來的7年間,溫家寶總理先后就民勤問題作了十多次批示。10月1日,溫家寶一大早就從北京出發,趕到他一直惦念的民勤縣。從上午8時到晚上10時,十四五個小時他沒有停歇,奔波在石羊河流域。
戈壁沙漠,田野街巷,留下了溫總理匆匆的腳步,殷殷的話語。察看防沙治沙情況,研究生態保護大計,體察民生冷暖疾苦,他把關懷和溫暖送到了民勤人的心窩。
10天之后,當記者來到民勤時,與溫總理接觸過的民勤干部群眾,還在幸福地回憶著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
“石羊河上、中、下游的綜合治理,都要圍繞一個水字來進行。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把生態建設擺在第一位。在我們這一代,一定要看到民勤的變化。”
“我覺得,太幸福了。”10天前見到溫總理的情景,還一直在民勤縣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魏多玉的腦海中浮現。
記者來到他辦公室時,恰好有人送來了溫總理與大家的36英寸合影。照片中的魏多玉滿臉笑容,這張照片一下子將他的思緒拉回到了10天前。
其實,在9月30日晚上,魏多玉就提前一天得知溫總理要來了。作為工作人員,他要到紅崖山水庫和青土湖參與展板解說。激動之余,他感到萬分緊張,一夜都沒合眼,“總是擔心匯報不好”。
10月1日上午10時許,在忐忑不安中,魏多玉看到總理下了車,與等候的同志們一一握手,向大家問好。“我是最后一個和總理握手的。那一剎那,我感到他那么熟悉,那么親切,繃緊的神經一下子放松了。”
紅崖山水庫被譽為民勤生命工程。這座水庫承接了發源于祁連山的石羊河河水,是民勤境內唯一的地表水調蓄工程,養育著被沙漠合圍的30萬民勤人民。
溫總理站在展板前,一邊仔細聽取著武威市有關負責人的介紹,一邊認真詢問著石羊河流域的情況。魏多玉注意到,當聽到“石羊河流域總徑流量是16億立方米”時,總理點了一下頭,說“16億,黑河也是16億。”
“這說明,總理不但關注著民勤,關注著石羊河流域,也對我們甘肅的情況非常了解。”魏多玉回憶道。
在紅崖山水庫的山頭,溫總理一邊用高倍望遠鏡觀看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合龍情況以及沙漠治理情況,一邊詳細詢問兩大沙漠離眼前波光瀲滟的水庫相隔有多遠。當得知只有5000米時,溫總理顯得神色非常凝重,陷入了沉思。
兩大沙漠與水庫如此之近,讓溫總理憂心忡忡。帶著沉重的心情,他來到了聞名全省的防沙治沙樣板村薛百鄉宋和村,參觀民勤防沙治沙展覽館。
展覽館內,民勤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閻德倫、臨時解說員王經緯和其他6名工作人員早已等候在那里。
閻德倫回憶說,溫總理站在民勤地形地貌沙盤模型前,首先問:“青土湖在哪里?現在還有沒有水?”王經緯指著青土湖的位置說:“干了。”
“溫總理聽完之后什么也沒說,但是我看到他表情嚴肅。”閻德倫說。
隨著王經緯的解說,溫總理認真、仔細地參觀了記錄著石羊河流域生態變遷和民勤人民頑強斗志的每一塊展板、每一段錄像。
當看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民勤北部湖區每年為國家貢獻商品糧800多萬公斤,但同時因過度用水埋下了生態隱患的圖片時,他心情無比沉重地說:“豐收的喜悅、生態的隱憂。”
“溫總理的認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時間很短,他看得似乎也很快,但絕對是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因為下午在煌輝村張兆民家,溫總理說,上午我看到展覽,有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農民的地契,分了四畝七分地,當時好像不那么缺水。四畝七分這個數字,連我這個去了好幾次展覽館的民勤人都沒記住。”閻德倫感慨地說。
說到這里,閻德倫非常激動:“溫總理在新中國生日的這一天來到我們這個偏僻的西部小縣,說明總理的心里裝著民勤、裝著民勤人民。”
出了展覽館,溫總理又主動走到在門口等候的群眾跟前,與他們攀談起來。溫總理從人群中拉過68歲的石向年老人,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問他:“你在這一生干了些啥?”
“我們住在沙漠地區,就是壓沙,種樹,擋風墻。”
“有效果嗎?”
“有。我們在沙漠地區,原來莊稼地里都是沙,得把沙子從地里鏟出去。現在好了,林造起來了,沙治住了,地里沒有沙了,莊稼也長得好。”
總理笑著點了一下頭。當聽到總理問:“你覺得民勤綠洲能保住嗎?”
“我肯定地告訴他,只要能把沙治住,就一定能!”石向年記得清清楚楚,當時總理接過話茬,扳著指頭,語重心長地面對著他說:“你剛才說了3個問題,一個是壓沙,一個是造林,一個是擋風墻。你們民勤縣出名了,出名的原因就在于治沙。我想來想去,石羊河上、中、下游的綜合治理,都要圍繞一個水字來進行。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把生態建設擺在第一位。在我們這一代,一定要看到民勤的變化。”
短短的幾分鐘,溫家寶的話語與舉動深深烙在了石向年的心中。他對記者說:“我就要按總理說的,好好節水,好好治沙。”
“胡楊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我們治理改善民勤的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廣大干部群眾,發揚胡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代一代地干下去。”
下午3時許,總理一到青土湖,就微笑著走到群眾中間,和前排的人一一握手。他親切地說:“今天是國慶節,我看望大家來了,祝大家節日愉快!”
在已經干涸的青土湖上,溫總理仔細察看了沙棘、梭梭等沙生植物后說:“我在想,再過5年或者10年,青土湖能不能變為濕地,或者恢復原來湖泊的面貌?我知道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也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但是我們既然下了這個決心,就一定能夠做到。我有這個信心,不知大家有沒有?”
“有!”聽到肯定的回答后,溫家寶深情地說:“中午,我睡不著覺,我就想,在石羊河流域治理中,要打好三套‘組合拳’:一是石羊河上、中、下游的治理。上游要涵養水源;中游要加強管理調度,節約用水;下游要減少、停止地下水的超采,恢復生態。二是節水,通過實施工程、生物、灌溉等措施,兼顧生態、生產、生活,但第一位的還是生態用水。三是植樹造林。我們從宋和村看到,壓沙就是用草編織起來把沙壓住,植樹要因地制宜,多種沙生植物、耐旱植物,像紅柳、沙棘、沙棗樹、毛條這類。”
“我們一路看到了胡楊。胡楊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我們治理改善民勤的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廣大干部群眾,發揚胡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代一代地干下去。”
親耳聆聽著溫總理的講話,民勤縣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辦公室副主任魏多玉感慨萬千。他說:“聽了總理的話,我備受鼓舞。有了黨和國家的重視,有了大家的決心,民勤治理步伐一定會加快,民勤肯定有希望。作為一名水務工作者,我今后更要做好水資源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一系列措施,與其他部門形成合力,打好‘組合拳’,讓總理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