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講習所 傳播致富經
——武山縣四舉措全力辦好脫貧講習所
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堅決打好打贏整縣脫貧攻堅戰,今年,武山縣以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進一步提高脫貧質量為出發點,在全縣范圍內開始建立“脫貧講習所”,開展以脫貧之星講經歷、產業大戶講經驗、幫扶干部講政策、涉農專家講技術、法律專家講法規、鄉賢模范講風尚為主的脫貧講習所“六進六講”活動,通過各類先進典型講述“致富經”,激發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和決心,讓他們干有方向、干有激情、干有成效。
注重規范運作,筑牢講習陣地。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的標準,分別設立鄉鎮和村兩級講習所,鄉鎮講習所設在鄉鎮政府會議室,由鄉鎮黨委書記任所長、鄉鎮長任副所長,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和站所負責人、各類專家、行業骨干任鄉鎮講習員。村級講習所設在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由鄉鎮包片領導任所長,第一書記(幫扶隊長)或村委會黨支部書記任副所長,第一書記、幫副隊長和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鄉賢道德模范、脫貧之星任村級講習員。
多方協調配合,優化講習隊伍。縣委宣傳部、縣委農工部和各鄉鎮聯合,從歷年脫貧戶中生活面貌前后對比明顯、示范帶動效應大的脫貧戶中遴選脫貧之星講習員,向廣大群眾講經驗歷、講感悟,提振尚未脫貧人口脫貧信心;縣農業、林業、畜牧等單位和各鄉鎮聯合,從種植、養殖、勞務等產業方面發展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致富能手中遴選產業大戶講習員,向群眾講授產業由小做大的歷程、發展產業的經驗、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并鼓勵產業大戶與貧困戶結對子,為脫貧想法子。縣委農工部和各鄉鎮組織召集貧困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長和工作隊員構成幫扶干部講習員,開展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中央和省、市、縣各級扶貧政策和全縣脫貧思路。農業、林業、衛計、畜牧、科技、果業、蔬菜、勞務等相關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村土專家構成涉農專家講習員,開展勞務培訓、種養殖技術培訓、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等各類講習。鄉鎮司法所工作人員構成法律專家講習員,開展普法宣傳、糾紛調解、矛盾排查等工作,推動群眾遵紀守法,鄰里和諧,家庭和睦。縣委宣傳部和各鄉鎮從道德模范、武山好人等縣、鄉兩級評選出的先進典型中遴選鄉賢模范講習員,就地或交叉開展社會公德、傳統美德宣講。
創新方式方法,提升講習質量。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結合、鄉鎮和村組為重點的原則,將講習分為固定和流動兩種方式。鄉、村兩級講習所設在鄉鎮政府會議室和村委會會議室,承擔課堂式大宣講、互動式小組會等固定講習任務。流動講習以方便群眾為原則,綜合運用廣播會、群眾會、文藝宣傳隊、鄉鎮“夜!钡雀鞣N講習形式,實現了哪兒有貧困戶,哪兒就有講習所。在講習內容確定上,以群眾需要為出發點,各講習所結合講習員專長,列出講習“菜單”并向群眾宣傳和公布,由群眾根據發展需求“點菜”,講習所所長安排“上菜”。
強化監督評估,確保講習效果。為充分發揮講習活動開啟民智、凝聚民心、發揮民力、推動民富的作用,各講習所在認真組織人員集中授課的同時,更加注重講習計劃表及簽到冊、講習圖片、講習記錄等資料的收集整理。同時,成立了縣委辦、政府辦、縣紀委、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督查室、扶貧辦等單位組成的講習所“六進六講”活動評估小組,定期對鄉、村兩級講習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結果運用。目前,脫貧講習所“六進六講”活動在武山已全面開展,150余名講習人員已全面下沉到村開展培訓100余場,培訓群眾1萬余人次。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明顯增強,“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摒棄,靠自力更生、辛勤勞動改變貧困的干勁和決心不斷激發,奮起脫貧的貧困戶越來越多。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