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促農增收
——武山縣實施世界銀行可持續發展農業項目側記
(2016年世行項目文家寺村新建的機耕路、護坡和安裝的太陽能殺蟲燈)
“雜亂的土溝成了整齊的水泥灌溉渠,現在用水可方便了,新修的渠里隨時都有水。”初冬時節,武山縣洛門鎮文家寺村的菜農汪凌云一邊給地澆水一邊說。
田間砂化產業路貫通,路邊豎立著一盞盞太陽能殺蟲燈,村莊田頭有清澈的渠水可直接灌溉大棚蔬菜……文家寺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過去因為基礎設施落后,既沒田間路,土渠滲漏又嚴重,挫傷了村民種菜的積極性,制約了蔬菜產業發展。“去年世行項目實施后,水、路設施配套了,還配發了殺蟲黃板,發放了有機肥,舉辦了蔬菜技術培訓,參加培訓的群眾超過了2000人。由于群眾積極性很高,每次培訓都要限制人數,以提高培訓效果。另外村里還經過民主協商成立了用水戶協會,負責對田間生產進行管理。”文家寺村黨總支書記馬文新告訴記者,村里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后,全村800多戶村民,累計增收80多萬元。
(2016年洛門項目區新建的機耕路、渠道)
“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決定了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建設高標準農田,能夠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武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李貫喜介紹說,2014年武山縣實施了世界銀行貸款可持續發展農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259.44萬元,目標是建設農田渠道配套、田間道路通暢、防護林網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3.8萬畝。項目區涉及武山縣洛門、城關、山丹、鴛鴦、高樓等5個鄉鎮,有37個行政村,文家寺村是其中之一。
世界銀行貸款可持續發展農業項目實施后有提高農產品產值,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田小氣候,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水土化肥、農藥污染,減少水土流失等諸多益處。“世行項目分5個年度實施,2018年工程完工,目前已完成投資2953.75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3.06萬畝。”李貫喜說,這個項目有個特點,就是實施后田間事宜由農民自己管理,這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自治能力和民主管理能力。
武山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在世行項目實施中精心組織,科學規劃,項目推進順利,為項目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脫貧攻堅奠定了基礎。此外按世行提出的最低價中標招標方式招標后,農發辦嚴把合同關,強化施工保障,截至目前,結余項目資金達1004.6萬元。“這就是說用5000多萬的資金,能做6000萬的事情。”李貫喜說,雖然低價中標后,增大了監管難度,但縣農發辦對實施好項目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