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8ee7ebebb446043c5.jpg)
盛夏時節,家住甘肅省武山縣洛門鎮郭家莊村的村民李小東,蹲在地頭望著自家新種的蒜苗,盤算著今年的收成。“這4畝地不久前收獲的萵筍熱銷省外,留在田間的尾菜我也沒浪費,‘變廢為寶’做成了有機肥滋養著這些蒜苗,從長勢來看,能在10月份上市。”
7月31日,中新網記者隨“甘肅省隴原環保世紀行”采訪團走進武山縣,關注城鄉垃圾處理情況。在當地,尾菜處理利用技術得到了農戶們的肯定和推廣,在蔬菜收獲的時節很少再見到尾菜亂丟亂倒的現象發生。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8e343ef437f9894a8.jpg)
武山縣農業局局長宗新武介紹,蔬菜產業是武山縣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2016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9萬畝,總產量122萬噸,總產值22.5億元,年產生尾菜約30萬噸,約占蔬菜總量的24.5%,尾菜處理工作面臨挑戰。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8e3ad7759ac439aa2.jpg)
宗新武說,2017年,武山縣投入資金40多萬元,共采購生物有機肥2875袋,包腐棚膜1.1萬余張,免費發放給洛門鎮大南河流域的郭莊、文家寺、孟莊,以及及武山蔬菜科技園區等10個蔬菜示范區的2255戶菜農,并且運用廣播、宣傳標語、制作尾菜處理利用技術寫真圖片宣傳展板等多種媒介,宣傳尾菜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好處,積極倡導清潔生產方式,常態化培訓農民技術人員。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8b591317687dcc765.jpg)
“目前,通過輻射帶動已處理萵筍、菜花、甘籃、韭菜及黃瓜等尾菜6.5萬畝,處理尾菜約8.5萬噸,建立尾菜田間簡易堆肥1.2萬多個,全縣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39%以上,其中示范區、示范點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80%以上。”宗新武稱。(記者 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