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385c5f1da8f35d870.jpg)
每日甘肅天水7月31日訊,近年來,我省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是廢棄的地膜成為飛舞的白色垃圾、遍地的尾菜(蔬菜收割時廢棄的葉子根莖等)腐爛形成令人作嘔的垃圾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當地政府的眼前。7月31日,記者跟隨隴原環保世紀行采訪團踏上尋疑釋惑的征程,看一看當地政府到底是怎樣解決這些棘手的民生問題。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32d077cea5ccb489c.jpg)
武山縣轄區50萬人口,是國家級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縣、全國綠色蔬菜示范縣、全國蔬菜生產重點縣、“中國韭菜之鄉”。蔬菜尾菜處理利用是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確保完成2017年全縣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38%的目標任務,武山農業局早安排、早動手,緊抓各類蔬菜大量上市的集中關鍵時期,組織技術人員分階段、分片包抓組織群眾開展尾菜處理利用工作,創建了10個市級尾菜處理示范點。通過試驗、示范以及培訓引導等方式,組織群眾大面積開展尾菜處理利用,示范點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80%以上,各類示范點尾菜處理面積達到2萬多畝,建立尾菜簡易處理堆肥坑4500多個,處理尾菜3萬多噸,尾菜直接還田2000多畝,處理尾菜3500多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32c19357ccb6fc7d8.jpg)
武山縣農業局局長宗新武介紹了具體做法,其一是緊抓每年園區種植蔬菜萵筍、蒜苗大量產生尾菜的時節,新建田間漚肥簡易坑、堆肥簡易坑700個,全面推行生物有機肥代替腐解菌劑,切實增強了菜農尾菜處理利用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已推廣生物有機肥700多袋。其二,在園區內種植的萵筍和甘藍作物上,使用不同方式的堆漚肥的3個肥效進行對比試驗,積極探索研究施用后對秋季蒜苗長勢的影響數據,試驗收集尾菜肥料化利用后對蔬菜產量提升等技術進行總結。其三在示范點顯著位置設立示范標牌,充分發揮標牌在強化宣傳、示范帶動、接受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充分運用廣播、宣傳標語、制作尾菜處理利用技術寫真圖片宣傳展版等多種媒介,大力宣傳尾菜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好處,積極倡導清潔生產方式,培訓農民技術人員1500人(次)以上,做到了尾菜處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39fad6da305281170.jpg)
在廢舊農膜的處理方面,武山縣積極構建“企業+回收點+流動回收個體戶”的回收利用體系,利用春耕生產揭膜有利機會,積極推廣“以舊換新”“以舊換小商品”等方便可行的方式,由武山縣恒清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負責提供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2個月的標準地膜,開展1:7“以舊換新”活動,即7公斤廢舊農膜兌換1公斤新地膜。結合勞動力技能培訓、科技宣傳等活動,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積極宣傳《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等政策條例,讓廣大群眾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以及對廢舊農膜回收的扶持政策,不斷提高群眾撿拾廢舊農膜的積極性,營造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濃厚氛圍。
![](/Files254/BeyondPic/2017-8/1/1708011043e60607e506c34f60.jpg)
此外,該縣積極推廣一膜兩年用、適時揭膜等技術。扎實開展試驗示范活動,樹立防治廢舊農膜污染的典型,向農民展示推廣農膜科學使用和回收利用新技術,切實提高了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見習記者 劉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