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層抓扶貧 樂為村民做貢獻
——記龍臺鄉賈山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魏軍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在賈山村的田間地頭、村頭巷尾,處處活躍著一個匆匆忙忙的身影。他把服務從機關帶到貧困群眾家中去,不分晝夜深入村巷,走千家門,訪千家事,真情付出,真心服務,一心以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的,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心無旁騖搞駐村,腳踏實地抓幫扶,竭盡全力解民憂,千方百計促發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他就是龍臺鄉賈山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魏軍。
第一次踏上賈山村這片土地時,給他最深的影響就是山區農村的貧窮和農民的艱辛。賈山村是龍臺鄉典型的貧困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以及村民缺資金、少技術等原因,脫貧致富步伐一直較為緩慢。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里,有167戶,755人,貧困戶104戶。主要種植小麥、洋芋、胡麻、油菜籽、蠶豆等農作物。
由于長期從事業務工作,對基層農村工作不熟悉,為了盡快融入工作,他一方面認真學習、理解和掌握中央、省市縣扶貧攻堅的文件精神,學習理解黨的政策理論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精準扶貧”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他主動向領導同事學經驗,向基層干部學實踐,向先進典型學方法,遇事主動請教農村老干部、老黨員,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農村工作能力,提高理論,不斷積累農村工作經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魏軍也漸漸愛上了這里的老百姓,他說:“這里民風淳樸,干部作風扎實,能夠有機會為基層群眾服務,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鍛煉。”
訪百姓事,尋發展之路
思路決定出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魏軍深知,做好農村、農民工作,不是憑著滿腔熱情就能干好的,只有多接地氣,工作才有底氣,只有正真了解村情、民情,才能掌握群眾所急,解決群眾所需,正真幫到點子上。駐村伊始,魏軍不辭辛勞,嚴格按照“村不漏組、組不漏戶”的要求,深入田間地頭、家庭院落、鄉間小道,開展調研摸底,掌握村情民意,謀劃村上發展,為駐村幫扶工作取得實效,村民實現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走訪調研中,他用自己的雙腳量遍賈山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與群眾交朋友結親戚,與群眾一起拉家常、話小康,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與心聲,全面了解群眾在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教育設施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記好民情日記,建好民情臺賬,通過工作例會上報問題,協商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方法。通過走訪,他帶領駐村幫扶隊成員共征求到群眾意見建議20條,經過歸納梳理,整理出制約該村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困難和問題3個,并及時與聯村單位、鄉政府溝通銜接,爭取上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
解百姓難,群眾得實惠
要致富,先修路。賈山村隨地處城沿公路周圍,但交通不便,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就不能出村,給村民生活和生產帶來很多不便。6月,他從縣里積極爭取項目,硬化賈山村至城沿公路1.6公里,硬化村內巷道1.2公里,不僅方便村民出行,而且為賈山村將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8月份,砂化了賈山村至代家溝2.7公里道路;9月7日至9日,經省外事辦搭橋牽線,香港愛心人士來賈山村考察,計劃在賈山村進行農家圈廁改造,改善村民生活,切實幫助村民發展致富。盡管考察期間小雨不斷,但是并未影響考察改造工作,通過深入農戶,掌握第一手圈廁改建資料。經過幾個月考察工作后, 11月9日,龍臺鄉人民政府代表與香港愛心人士在蘭州簽訂幫扶合同,投入資金33萬,幫助賈山村建設改造70戶圈廁。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他深知,抓好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是做好幫扶工作的關鍵。為構建和諧村兩委、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他創建了村兩委博客,使更多的村民通過網絡了解村兩委的發展和信息需求。通過他堅持不懈的努力,進一步增強了村兩委的凝聚力,使村兩委更像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成員都得到了溫暖。
結百姓情,建筑連心橋
近幾月來,他沒有等、靠、要,而是自加壓力,以實干贏得群眾得信任,以業績贏得大家的支持。當他來到賈山村孩子上學的學校,看到村里面的孩子們在入學條件如此艱苦、教學資源如此匱乏的環境中學習時,心中已有隱隱不忍。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之后將孩子們學校情況及時上報單位領導,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和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聯系香港愛心人士,幫助學校安裝價值10萬元的飲水設備,配備電教室師桌椅子70套,電腦12臺,打印機1臺,校園廣播1套,籃球架1付,解決了學生飲水安全及教學資源缺乏的問題。
賈山村村民們高興的說:“自從駐村幫扶工作隊來到我們賈山村,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不但為我們指明了致富路子,也為極大改善我們生產生活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們真正是我們群眾的”貼心人“。而魏軍卻總是謙虛的說:”以前沒有農村工作經驗,這正是我學習的好機會,我要抓緊時間,多向其他村干部學習,多了解村里情況,多為群眾做些貼心的小事,這才不辜負黨和組織對我的期望。“
艱辛的付出,收獲了累累碩果。如今,賈山村各種規章制度健全,發展思路明確。走進賈山村,一條條寬敞干凈的水泥路面、逐步完善的各類公益設施,儼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蓬勃向上的農村新景象。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及隊長魏軍付出的辛勞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