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武山縣按照省委“工作落實年”活動總體要求,進一步細化分解任務,靠實工作責任,建立了對省、市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臺賬,強化措施,健全機制,全力推進工作落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強化工作措施,圍繞決策部署抓落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以突出“創新實干出實效”為原則,成立了武山縣“工作落實年”活動領導小組,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全縣活動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查推動、考核獎勵;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組、督促檢查組、考核獎懲組、宣傳輿論組四個工作組,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全縣各鄉鎮、各單位相應成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在全縣上下營造“人人講落實、處處抓落實”的濃厚氛圍,二是強化宣傳指導,營造活動氛圍。制定了《武山縣工作落實年宣傳方案》,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報刊、電視臺、政府網站等主流媒體,采取多種渠道和方式,對“工作落實年”活動進行宣傳報道,及時宣傳先進經驗與工作成果。目前,已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稿件520多篇,在縣電視臺播發稿件2400余篇,制作專題片12個,縣政府網站發表新聞稿件300余篇,專題報道10余次,大量稿件被各級網絡媒體轉載轉發。三是強化督促檢查,狠抓任務落實。進一步增強督查督辦的主體意識,落實“每周跟進、每月通報、季度考核、半年小結、全年總結”的督查制度,整合督查力量,采取、集中督查、專項督查、暗訪抽查、追蹤督查等方法,根據工作落實年進度節奏,組織開展集中督查和專項督查,構建了立體式、全方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抓落實體系,切實提高督查實效,確保工作落實的質量和效果。四是注重考核獎懲,切實轉變作風。緊緊圍繞《全縣發展目標及主要工作任務分解表》和《武山縣督查事項任務分解方案》,結合“工作落實年”活動重點督查任務,推動工作落實。同時,按照《武山縣工作落實年考核方案》細化了考核標準和獎懲辦法,建立了組織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根據考核結果,對工作落實得力、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并作為干部提拔使用的主要依據;對作風不實、落實不力的鄉鎮或單位通報批評,約談相關領導,進行誡勉談話。
二、增強發展活力,圍繞五項重點抓落實。全縣緊盯目標任務,加強督促檢查,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截止目前,共開展專項督查12次,集中督查2次,暗訪督查3次,確保了全縣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一是突出精準扶貧抓落實。完成了2015年計劃脫貧3.16萬貧困人口的基礎信息,建立精準扶貧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將全縣劃分為四個特困片帶,科學編制了片帶年度脫貧計劃和整體攻堅規劃。深度融合“雙聯”與精準扶貧,整合雙聯行動聯村單位選派干部、到村任職(掛職)干部、大學生村官、鄉鎮駐村干部、科技特派員以及有對口幫扶任務的干部力量組建了156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實現幫扶力量最大化。今年全縣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9處,解決10鄉鎮109個行政村295個自然村10.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開工實施了44條180公里通行政村道路,7個未通動力電的自然村通動力電改造項目?h財政籌資4000萬元作為獎補資金,集中用于貧困村自然村道路砂化、群眾飲水、巷道硬化、村容村貌改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92個,農村文化休閑廣場30個,新建農村金融便民服務點15個,實施11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和18個整村推進項目。二是強化產業培育抓落實。堅持把蔬菜產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來培育,按照“抓點、擴面、提質、增效”的思路,以“一園一線四片兩帶”蔬菜基地建設為重點,不斷夯實產業基礎,加強科技示范,加快經營創新,建成了武山縣蔬菜科技示范園核心區,渭河川道設施蔬菜產業示范區完成升級改造,四河流域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片和淺山半旱區復種蔬菜生產帶、高寒二陰山區正茬蔬菜生產帶種植區域不斷擴大。目前,完成蔬菜種植面積24萬畝,總產量達到68萬噸,總產值13.5億元。同時,成功舉辦了全省蔬菜生產現場會和2015中國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開展了合作開發、項目推介、商務洽談、產品展銷等一系列活動。緊盯群眾增收目標,在川區發展蔬菜,在半干旱山區推廣“菜—糧—油”兩年三熟高效農業,通過以獎代補鼓勵規;▓@,采取公司+合作社+產業果農的方式,高標準建成了洛門牟坪現代化蘋果矮化密植示范園等一批優質果品示范基地;采取項目扶持、合作社建設等方式,加快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開展務工專業技能培訓93期,培訓貧困群眾1.4萬人次,組織輸轉10萬人次。三是圍繞城鄉建設抓落實。以“一河治理、兩區廣場、三路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完善基礎設施配套。2015年,全縣共組織實施各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58個,總投資12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6.4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續建項目38個,總投資21億元;新建項目93個,總投資59億元。全縣131個四大組織領導包抓項目共開工建設97個,完工14個,34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總投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82億元的68%。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完成交易大棚、飲食一條街、生活服務區等主體建設,洛門世紀家居建材城建設項目完成一期主體工程建設;天然氣綜合利用、城區污水管網改造、西關棚戶區改造、洛門富源中路改造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渭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市民廣場、縣體育館、城市商業綜合體、星級賓館、數字影院等項目積極推進。深入推進“三城聯創”、美麗鄉村鄉村建設,持續開展城區環境秩序綜合整治,集中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硬化村內巷道106.39公里,33萬平方米,拆除危房90多間,清理違章建筑200多平米,垃圾1200多噸,改造危土墻9000多米,安裝路燈210盞,栽植行道樹200多公里,新建文化墻3000多米,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采取聯村單位幫建、施工隊統建、農戶自建等方式,年內改造貧困村危房4000戶,實施11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和18個整村推進項目;結合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采取整體搬遷、插花安置、就近搬遷等不同方式帶動貧困群眾逐步向城鎮和條件較好的村有序搬遷。四是加強黨的建設抓落實。提出了“1135”的工作思路,建立了縣級黨員領導干部“三包三聯”責任制,形成了常委會定期研究黨建、縣委書記經常部署黨建、常委包抓指導黨建的工作常態。加強村干部后備人才庫建設,確定村級后備干部2100多名,組干部574名。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先鋒引領和扶貧攻堅行動培訓班2期,培訓村黨書記344名,為機關、教育、衛生、“兩新”組織基層黨組織選派書記36名,整頓后進黨支部班子7個。按照省委部署的“五大攻堅戰”和27項重點任務,發揮整體效應,認真梳理工作任務,逐項逐條明確重點內容、牽頭單位、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等要求,推動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大力開展以“五項爭創”為主要內容的“武山先鋒”爭創活動,集中評選表彰“武山先鋒號”10個,“武山先鋒崗”30名,“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20名。深入開展“兩線三片百村”黨建示范網絡創建工程,全面推行基層黨建“五種新模式”。認真落實八項規定和省、市作風建設的規定要求,緊盯清明、五一等時間節點,開展明察暗訪11次。持續抓好教育實踐活動后續整改,在鞏固拓展中央和省、市專項整治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9項集中整治活動,扎實開展了縣、鄉干部“走讀”問題專項整治,在縣電視臺設立《作風建設曝光臺》欄目,公開曝光“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五是搞活旅游商貿抓落實。充分發揮武山縣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水簾洞祈福游、溫泉湯浴游、龍臺度假游、老君山徒步游為主的旅游業。成功舉辦了第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分項活動之一的2015中國·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節。截止目前,全縣共接待游客89.2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76億元;武山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已建成,各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和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正在加快建設,依托“特色中國—甘肅館”淘寶電商平臺,開辦了“特色中國·武山館”。木梯寺石窟保護設施項目已完成停車場、步道和供水設施建設,水簾洞景區福澤和福田廣場完成規劃和場地平整,水簾洞、木梯寺、臥牛山分別成功創建為國家4A、3A級旅游景區。打造了隴上農莊、瑩豪玉器、金隴凍干蔬菜、武山“三編”(柳編、草編、竹編)、四門貢醋等一批武山名特優產品電子商務運營示范點和北順村精準扶貧網站。
三、健全長效機制,圍繞制度建設抓落實。一是建立縣級領導包抓重點項目(重點工作)責任制?h四大組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分別包抓一批重點項目,從項目的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到全面建成實行全過程跟蹤督辦,做到在談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效益。二是建立重點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協調議事工作機制。將各項工作落實到牽頭部門、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實行臺帳管理,做到統籌謀劃、典型推動、督查落實。認真履行協調指導、綜合服務職能,建立高效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機制,做到工作有規劃、有目標、有措施、有落實。三是建立領導干部抓落實的責任約束機制。強化了各鄉(鎮)和縣直單位領導作為抓落實第一責任人意識。對于目標任務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的單位,縣委通過組織督查組進行督促檢查和跟蹤問效,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堅持重點工作月報告制度,責任到單位到人,已經辦完的報結果,正在辦理的報進度,沒有完成的找原因,出了問題究責任。四是建立督促檢查與目標考核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縣委對鄉鎮和部門抓落實情況實行年度考核,與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一并進行,考核結果在全縣范圍內通報。同時,充分發揮各考核牽頭單位和相關業務職能主管部門的作用,以“目標管理”為抓手,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縣委、政府重大決策、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的全程跟蹤督查上,推動落實,促進了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