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黃土地 情系貧困戶 將駐村幫扶工作做到貧困戶的心坎上
——記鴛鴦鎮大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
10月的鴛鴦鎮大林山上,到處都是沉甸甸的玉米,紅艷艷的蘋果……與這一片喜人的豐收景象遙相輝映的是熱火朝天忙碌在群眾文化廣場修建、通組道路砂化、產業路建設中的人們。這些人群中,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不是大林人,但勝似大林人,他們腳踏黃土地,情系貧困戶,將駐村幫扶工作切實做到了貧困戶的心坎上。他們就是鴛鴦鎮大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
大林村位于鴛鴦西部的大林山上,距鎮區7公里,轄7個自然村5個村小組,共282戶1364人,其中,209戶943人處于貧困線下,貧困發生率69.13%。由于該村地處干旱貧瘠山區,種植結構單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以及村民缺資金、少技術,使得村子經濟發展受限,成為鴛鴦鎮乃至武山縣典型的貧困村。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甘肅省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任科員黨振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機關紀委專職副書記聶建軍按照組織的安排,分別擔任起了鴛鴦鎮大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和黨支部第一書記的職務。從踏上大林村黃土地的這天起,他們立即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爬坡過彎、鉆巷入戶,訪村情、問民意,切實為大林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幾個月下來,隊員們曬黑了、變瘦了,但幫扶工作隊植根山區,真情幫扶的真心,換來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堅定信心,換來了大林村致富奔小康的十足后勁,將駐村幫扶工作做到了貧困戶的心坎上。
真心真情換信任,讓群眾致富的信心樹立起來
“家里面有幾口人?有幾畝地?最近有哪些困難?能不能發展養殖、種植等特色產業?”這是駐村幫扶工作隊進村入戶時經常同群眾談論的話題。
自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隊員們在黨振環和聶建軍的帶領下,迅速進入工作角色,勇于克服各種困難,走家串戶掌握最真實的村情民意。在這期間,通過召開村“三委”班子會議、黨員大會、村民大會,廣泛征集意見建議,實事求是摸清貧困戶、貧困度和致貧原因,充分了解大林村班子運行、產業發展、群眾困難、矛盾糾紛等基本村情,為科學制定《2015—2018年大林村發展計劃》、有效改變該村窮困面貌打下了基礎。
在后來的工作中,《2015—2018年大林村發展計劃》中包含的“兩規劃一設計”在該村民生工程迅速落實上起到了彌足輕重的作用。(“兩規劃一設計”,即《鴛鴦鎮大林村村容村貌規劃》、《鴛鴦鎮大林村自然村之間道路規劃》和《鴛鴦鎮大林村文化廣場設計》,它是大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會同鴛鴦鎮黨委、大林村“三委”班子,委托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的大林村三年發展計劃。)
用真心換取信任,用真情捂熱民心。隊員們頂著炎炎烈日,挨家挨戶宣傳精準扶貧政策、共同謀劃致富幫扶路子的為民精神和務實作風,感動了群眾、影響了大家,干部群眾一心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積極努力爭項目,讓群眾的生產生活方便起來
見到黨振環和聶建軍時,他們正在通組道路砂化建設現場親自指揮鏟車施工,黨振環滿臉洋溢著笑容說:“12公里的通組道路砂化和7公里的產業路建設已于上周開工,想著以后村民們能走在寬闊的路上,農作物能從這里運出,群眾能靠這條路發家致富時,我和老聶的心里都美滋滋的!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駐村幫扶工作隊很清楚,村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大林村經濟發展、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最突出、最首要問題。于是,黨振環和聶建軍從滿足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實際需求出發,與自己在省城的單位積極銜,并獲得大力支持,籌措資金近100萬元用于解決群眾行路難和精神文明生活匱乏的問題。截至目前,12公里的通組道路砂化、總長7公里的產業路建設和占地17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建設項目已接近建設尾聲。下一步,他們還將為文化廣場配套路燈、籃球架、健身器材等設施。我們的確看到,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確實會極大地改善大林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播撒陽光送愛心,讓山里的孩子們笑起來
“謝謝叔叔……”“叔叔,您真好!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9月8日,新學期開學之際,村里的小學充滿了歡歌笑語,原來是孩子們收到了黨振環、聶建軍一行送來的課桌、書包、體育用品等愛心禮物。
回溯到幾個月前,黨振環、聶建軍剛到大林村駐村幫扶的那段日子,他們看到村里的孩子們在辦學條件如此艱苦、教學資源如此匱乏的環境中學習時,心中已有隱隱不忍。后來了解到學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時,他們想到了自己在省城教學資源優越、師資力量充沛的學校里上學的子女,兩個畫面一重疊、一對比,讓這兩個平素里沉著冷靜的大男人也禁不住動容了……他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情緒平復后,黨振環、聶建軍多方爭取,甚至給老友打去電話,積極聯系社會幫扶,為大林小學和村里的孩子們爭取捐助。在這期間,他們聯系到甘肅省華美建筑公司、甘肅龍潤德公司,為大林小學捐贈電腦2臺,課桌椅20套,書包、文具、字典等學習用具20套以及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用品。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禮物使得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這些來到村上住下來的叔叔、阿姨們是真心關愛他們的,他們像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那樣,一個個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發揮力量活組織,讓村里的干部群眾團結起來
“……范福忠同志能夠熱心幫助鄉里鄉親,在村上組織清掃衛生的時候能主動帶頭并發揮示范作用,平時也能嚴格要求自己……我同意他轉正!”“好,針對范福忠同志能否按期轉為正式黨員事宜,下面,我們投票表決!薄拔倚,經2015年6月24日大林村黨支部全體黨員大會討論、票決,一致同意范福忠同志按期轉為正式黨員!边@是聶建軍組織召開村黨員發展大會時的情景,他想從規范村內各種會議入手,在大林村形成嚴格踐行“四議三雙一監督”工作法的氛圍。
自聶建軍來到村上,他就基本沒有回過家,真正是住得下、待得住,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打動村里的干部群眾。他說:“我作為大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就是要做好五員:一是當好貫徹執行政策的監督員,指導村干部履行職責,搞好村務、財務、班子建設、經濟發展等工作;二是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的富民強村指導員,幫助村結合實際,理清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思路;三是當好農村糾紛調解員,幫助協調村“三委”關系,增強村級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協助調處理農村各類矛盾糾紛,做好信訪、上訪人員的解釋、勸導、說服、落實等工作,盡力減少重復上訪和集體上訪,對村重大事件及時向鎮黨委、政府匯報,努力把農村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做好為民辦事服務員,幫助村解決黨員、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困難;五是當好政策法規宣傳員,及時把鎮黨委、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會議精神等傳達到村,指導村結合實際,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措施!
聶建軍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五員”理論,經過幾個月實踐下來,還真正是起了作用。大林村班子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空前高漲,有力地推進了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進程。
腳踏黃土地,情系貧困戶,將駐村幫扶工作做到貧困戶的心坎上。這即是鴛鴦鎮大林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的錚錚誓言,又是工作隊的真實寫照。大林村這個昔日的貧困小山村,正在一步步完成美麗蛻變,村民們也在期待著村子破繭而出成為美麗蝴蝶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