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窮貌 改窮業 挪窮窩 拔窮根
——溫泉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紀實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255595.jpg)
溫泉鄉位于武山縣東南部的聶河流域,地處秦嶺北麓云霧山與勞頭山峽谷地帶,地質構造特異,南北氣候相差懸殊,海拔在1580米至2260米之間,總面積137.54平方公里。全鄉共21個行政村,86個村民小組,4487戶19290人,受一溝兩梁區域特點限制,導致貧困面大、貧困深度深,有英咀、大坪、馮河、棋盤等8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1222戶5536人,2014年人均純收入4538元。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一核心不動搖,圍繞 “六個精準”,嚴格按照省“1+17”、市“1+18”、縣“1+20”精準扶貧方案內容,研究制定溫泉鄉精準扶貧“25753”工作思路,通過思想認識、組織領導、宣傳引導、干部幫扶、群眾參與 “五個到位”,扎實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金融資金支撐、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取得了新突破,扶貧工作逐步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大水“漫灌”到精確“滴灌”、從“撒胡椒面”到“聚沙成塔”的轉化。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142621.jpg)
“換窮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溫泉鄉山大溝深,基礎設施始終是制約發展的瓶頸。鄉黨委、政府認真分析形勢,立足貧困村實際,以貧困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熱點問題入手,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夯實貧困村發展基礎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已完成馮河—八柯寨、杜溝—中山、小南村劉莊—中莊—田家灘、大坪村鷂子溝—蔡家來—陰洞溝以及其他通自然村道路砂化等項目19.8公里;硬化趙莊葛峪溝新村、趙莊-大坪道路3.1公里;新修和加固小南、馮河、王家河護村堤防工程1.55公里;啟動實施田河韓家山、溫泉村安全飲水工程,已完成管道鋪設10余公里;在省民委的幫扶下,為小南、英咀兩村各出資10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各20盞,為小南、英咀兩村修建便民橋各一座;草川村幫扶工作隊隊長令強為草川村協調爭取路燈30盞;棋盤村整村推進項目100戶豬舍建設完工,為群眾免費提供良種豬仔200頭。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168525.jpg)
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高效推進,為進一步提高貧困村工作水平,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完成了大坪、草川、雙碌三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平均建筑面積達180平方米以上,共計配套文化廣場2850平方米,將于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英咀3間80平方衛生室建設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棋盤、小南、杜溝、趙莊四個貧困村綜合服務中心改擴建正在緊張施工中,年底將實現貧困村標準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180610.jpg)
村容村貌整治助推貧困村“換窮貌”。溫泉鄉以“全民參與、長效推動,效果突出”為標準,制定了《溫泉鄉加強環境保護解決環境問題整改方案》、《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溫泉鄉村級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督查評分表》,成立了村容村貌專項整治督查組,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18次,發送《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1100余份,先后組織專門人員100余人次,出動車輛70余輛次,共拆除道路兩旁違規圍墻10處,新修3處,清理衛生死角200余處,整治亂搭亂掛現象16處,清除垃圾60噸。群眾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321236.jpg)
“改窮業”,調整結構發展產業
抓大產業:溫泉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緊緊圍繞“東梁區域發展糧、油、菜、果高效農業,東山區域發展養殖、林果業、草川區域發展中藥材、柳編,沿溝區域發展旅游產業”的發展思路,以“穩扎穩打、連片推進、攻城拔寨”的信心和決心,帶領全鄉廣大干部群眾,培育致富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為群眾“改窮業”打基礎。4月初,在馮河、棋盤圓滿完成1575畝春季建園工作任務,栽植核桃苗47000多株,成活率達95%以上,在東梁、草川、小南等村大力發展架豆王1500多畝,直接經濟收入達600余萬元,在東梁區域完成果樹品種改良500多畝,果園面積達到1100畝,全膜玉米達6000多畝,為群眾脫貧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208664.jpg)
打特色牌:立足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依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緊緊圍繞“以傳統農業立鄉、優勢產業興鄉、畜牧發展穩鄉、產業調整富鄉、旅游經濟強鄉、秀美環境亮鄉”的戰略思路,堅持舉生態旗,打溫泉牌、走和諧路,進一步加大棋盤峽風光、東梁渠精神、草川大草原等景點的開發,大力發展以“品農家味,吃農家菜,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為主題的旅游休閑經濟,在溫泉、田河、草川等村新建升級農家樂16家,將農家樂休閑旅游培育成為全鄉經濟增長、群眾致富新亮點。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220982.jpg)
推示范點:制定了《溫泉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示范點建設實施方案》,以“示范帶動”為主線,堅持“鄉政府主導,貧困村主抓,貧困戶主體”的工作機制,通過精準識別、精準發力,在貧困村、貧困戶和相對集中聯片區域,確定發展產業、扶貧模式和落實幫扶責任,把貧困戶搬到了條件好的地方,讓貧困戶群眾掌握了更多致富技能,給貧困戶貸了無息貸款,扶持貧困戶開辦了農家樂,成立了扶貧互助社10家,發展會員500多戶,把貧困戶裝進了扶貧互助社,運營開通了武山縣電子商務特色產品體驗館溫泉分店和特色溫泉-淘寶店,使貧困戶享受到了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通過招商引資,天水瑞璽農牧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在草川落地生根,已形成集野雞、鴕鳥、孔雀等禽類的規模養殖示范點,貧困村發展模式不斷改變,輻射帶動不斷增強。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234174.jpg)
“挪窮窩”,因地制宜易地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是開發式扶貧的重要內容,溫泉鄉結合本鄉發展的總體規劃和目標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就地搬遷”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將環境生態保護與移民搬遷相結合,邊治理、邊搬遷,突出重點區域逐步實施的方式,以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目的,實施了溫泉王河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遷貧困群眾30戶,趙莊葛峪溝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遷貧困戶40戶,田河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遷貧困戶30戶。同時,組織人力開展易地移民搬遷調研摸底工作,主要針對干旱缺水、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發、水土流失嚴重的東山片部分行政村開展,包括馮河村、盤坡村、小南村、杜溝村、大坪村5個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745戶,3484人,其中貧困戶450戶,2151人。通過對143戶群眾進行入戶摸底,從群眾搬遷意愿、安置方式、安置地、家庭收入來源、搬遷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形成了《溫泉鄉易地扶貧搬遷調研報告》,為分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創造條件。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341547.jpg)
“拔窮根”,授人以漁智力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智力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溫泉鄉把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作為促進農民思想觀念轉變、致富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來抓,按照培育新型農民的目標要求,根據各村支柱產業發展情況和從業人員情況,積極組織引導青壯年農民、農村婦女、種植養殖戶和外出務工人員等對象,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經驗交流等形式,協調縣婦聯、縣農業局、勞務辦等部門,開展“隴原巧手”、餐飲服務、種植、養殖等形式多樣、內容各異的分類培訓15場次,培訓人數達1000余人次,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考試1場,參考人數100余人,使農民學了能用、用了能富。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271741.jpg)
溫泉鄉著力精準扶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進入貧困村,看到的是通村道路、通自然村道路、農機路、護村堤防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進入貧困戶感受到的是貧困戶群眾接通自來水、動力電的喜悅之情。廣大群眾感受深切,“春江水暖鴨先知”,小南村村民劉妹生說:“每天都能看到幾個鄉村干部的身影,拿著厚厚的一沓紙,在我們農忙時節的午飯和晚飯時間東戶出、西戶進,時不時聽到村民對其不解,但他們還是很有耐心的問問題,在紙上畫畫寫寫,而且廣播天天響,聽說是在搞精準扶貧,可以讓我們村富起來、讓窮人富起來。最近還給貧困戶貸了無息款,你看看現在的小南村,路都打了,路燈也安裝上了,自來水也接到家了,偶而還有外地人給村民培訓技術,農民辦事情也容易多了……”這是一個村民的心聲,也是對溫泉鄉全體干部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更是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效果的最好詮釋。
![](/Files246/BeyondPic/2015-9/14/1442145237088326-14421452372920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