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6/BeyondPic/2015-7/30/1438003901146729-1438003901218328.jpg)
近年來,武山縣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舉全縣之力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大會戰,特別是去年全省交通扶貧攻堅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在武山縣召開以來,我們改革創新,克難奮進,把公路修到了產業基地、田間地頭、群眾門口。全縣建成農村公路2250公里,通車總里程達2618公里,15個鄉鎮的350個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或瀝青路,占行政村總數的86.2%,今年將實現全覆蓋。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做到了三個結合、三個創新和三個到位:
![](/Files246/BeyondPic/2015-7/30/1438003901146729-1438003901291715.jpg)
一、立足“三個結合”,加快建設小康生活路。我們從解決農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行路問題入手,加快農村道路建設,服務群眾增收致富。一是結合扶貧攻堅行動,全力打造便民連心橋。搶抓我縣被列為全省扶貧攻堅交通先行省級試點縣的歷史機遇,優先修建聯網路,形成了以國省縣道為主框架、通鄉公路為樞紐、通村公路為補充的“五縱五橫”公路交通網絡。緊盯打通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積極打通斷頭路,在偏遠鄉鎮和山區村莊修建通村道路63條272公里。圍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實施村莊巷道硬化工程,全縣68%的村實現了村內巷道硬化,有效改善了鄉村面貌。二是結合特色產業發展,傾力打造致富交通網。堅持以產拓路、以路興產,優先建設覆蓋面廣、受益人口多、輻射帶動作用大的道路。依托農業特色產業基地,配套興修產業路206條117公里,促進了蔬菜、林果等富民產業擴面增效。圍繞旅游資源開發,建成景區道路6條83公里,帶動了鄉村旅游、餐飲住宿的蓬勃發展。堅持路運一體、同步發展,開通農村客運班線156條,建成物流配送中心6個、加盟網點2570個,有力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農民人均純收入三年翻了一番。三是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生態風情線。按照交通修路、林業栽樹、鄉鎮保潔、全民參與的形式,全面實施農村公路美化工程,投入2600多萬元,著力打造以國、省、縣道為重點的公路綠色長廊,在重點干線公路栽植行道樹90多萬株,綠化美化道路1800多公里,精心打造了“一條大道、兩路風景、三季長綠”的鄉村道路新風貌。
![](/Files246/BeyondPic/2015-7/30/1438003901146729-1438003901348449.jpg)
二、突出“三個創新”,全力建設優質放心路。我們結合縣情實際,積極探索,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子。一是創新投入機制,開展交通大會戰。采取群眾投工、財政獎補、企業墊資、項目整合、社會幫建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努力破解資金難題。縣財政每年落實獎補資金500萬元,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最大限度撬動民間資金投入農村道路建設。動員群眾自愿投工3.7萬個工日,節省資金430萬元。對因資金問題不能盡快實施的項目,由企業墊資先行實施,確保早日發揮效益。整合扶貧攻堅、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資金2100多萬元,合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籌集社會捐資985萬元,建成橋梁6座、道路11條7.4公里,形成了“集小流成江海”的社會共建局面。二是創新建設機制,嚴把工程質量關。堅持責任化包抓,建立縣四大組織領導包抓項目責任制,成立了項目建設駐地推進組,深入施工一線進行“零距離”督導,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實行旁站式監管,工程技術人員現場蹲點、跟班作業,對每一個建設工程都實行“一對一”專業化管理,做到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監管。落實淘汰制考評,對施工管理不嚴、建設質量不優的施工單位,實行末位淘汰,著力打造群眾滿意的優質工程、放心工程。三是創新管養機制,全力以赴保暢通。堅持“建一條、管一條、養一條”,制定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細則》,組建了縣鄉村養護站和專業養護隊伍,嚴格落實農村公路屬地管理、專群結合、劃段包干、輪流養護的管養機制,全面推行日常養護和集中養護、專業隊伍養護和家庭承包養護的“2+2”管養模式,形成了政府出資、領導包片、鄉鎮負責、全民參與的責任體系,保證了全縣農村公路養護全覆蓋,營造了“通暢、安全、規范、整潔”的交通環境。
![](/Files246/BeyondPic/2015-7/30/1438003901146729-1438003901387757.jpg)
三、確保“三個到位”,全面建設幸福和諧路。我們按照扶貧攻堅、交通先行的思路,突出規劃引領,狠抓責任落實,全力保障農村道路建設順利實施。一是規劃到位,繪就建設藍圖。堅持立足長遠、適度超前的發展理念,科學編制《武山縣農村公路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堅持項目支撐、產路結合,把農村公路建設與國省干道規劃相結合,優先建設斷頭路、聯網路、旅游路、產業路,進一步完善了交通網絡。堅持建養并重、路運一體,把農村公路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同步發展農村客運站點、物流貨運。全縣農村公路像一條條“輸血”、“造血”的毛細血管,聯起了每個村莊、每個群眾的幸福生活夢。二是發動到位,激發群眾熱情。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雙聯行動,采取上門征求意見、召開動員會議、組織實地觀摩、巡回流動宣傳等方式,組織群眾全程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特別是道路設計、資金籌措、建設施工、質量監管等關鍵環節由群眾議、群眾定、群眾管,激發了群眾熱情,贏得了群眾信任。三是責任到位,強化工作保障。全面落實農村道路建設政府主體責任,把農村道路建設管養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責任制管理,細化工作任務,列出責任清單,排出進度計劃,狠抓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鄉鎮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優先劃撥補助資金,安排其他項目。對責任落實不到位、進度緩慢、質量不達標的鄉鎮和部門,嚴格問責,真正把農村公路建設責任落到了實處。
![](/Files246/BeyondPic/2015-7/30/1438003901146729-14380039014570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