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29日,武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國華帶領由縣人大政法工委、民政局、財政局負責人和部分縣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先后深入民政局,城關鎮渭北社區、下莊村、雷口村,馬力鎮付門村、苗豐村、馬力社區,溫泉鄉田河村、聶河村,就全縣城鄉低保工作進行調研。
調研組通過查閱資料、入戶調查、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詳細了解了我縣低保工作申報審批程序執行情況、低保對象的確定及標準、低保資金安排和分配落實情況、低保工作檔案資料的規范管理、精準扶貧與低保幫扶措施的銜接、城鄉低保機構建設及人員配備情況。
調研組認為,近年來,縣政府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要求,不斷完善救助政策,健全工作機制,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補助標準,初步實現了保障范圍覆蓋城鄉、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操作程序科學規范、困難群眾應保盡保的目標,對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就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調研組建議,一是要加強宣傳力度。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低保觀念,形成大家自覺理解、積極配合,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共同監督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強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業務人員在完善低保對象調查審核審批程序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檔案資料的規范化管理。三是要加強動態管理。及時掌握保障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等變化,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四是要加強工作力量。要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民政專干“468”配備標準,督促鄉鎮盡快配齊配強民政工作力量,并專職專責,以保障全縣城鄉低保工作規范化運行。五是要加強資金監管。要堅持低保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按照城市低保按月發放、農村低保按季發放的要求,對城鄉低保資金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六是要推進農村低保與精準扶貧有效銜接。通過重新上崗、技能培訓、產業扶持、勞務輸出、家政服務等方式使低保對象擺脫貧困,使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扶貧及社會救助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實現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