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一變天地寬 實聯真幫奔小康
——武山:真抓實干唱響雙聯惠民曲
![點擊查看大圖](/Files245/BeyondPic/2015-5/11/1431220651884552-1431220652029508.jpg)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深入雙聯點武山縣馬力鎮北順村調研
一條致富新思路在雙聯行動中誕生,一個個發展難題在聯村單位和聯系干部的幫助下迎刃而解。道路硬化了,居住小區、養殖小區、文化廣場建起來了,發展資金又得到較好的解決。武山縣在雙聯行動中借助外力,激活內力,農業農村工作呈現出喜人局面。2014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46億元,同比增長1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3.4億元,增長37%;大口徑財政收入2.4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億元,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達到15502元、5600元,分別增長16.5%、17%。
武山縣有貧困人口5.68萬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是勞務輸出和蔬菜種植。雙聯行動中,省市縣鄉四級單位共聯系該縣15個鄉鎮344個行政村的16880戶特困戶。
![點擊查看大圖](/Files245/BeyondPic/2015-5/11/1431220651884552-1431220653791459.jpg)
山丹鄉特色養殖業
雙聯行動開展以來,武山縣緊緊圍繞六大任務,著力打造形象提升、能力鍛造、德政民心三大工程,全縣農村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農業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農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三年來,省市縣鄉四級聯村單位共為貧困村幫辦各類實事2800多件,協調落實各類資金5.69億元,有力促進了武山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雙聯行動不僅是惠民富民的‘大手筆’,也是機關干部經受鍛煉、增長才干的‘大熔爐’。三年來,切實發揮出了雙聯行動的多元效應。”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說,當前,要按照“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的總要求,聚焦精準扶貧,不斷拓展雙聯行動的內涵內容,努力形成精準扶貧的工作合力。武山縣與福建省南安市,馬力鎮北順村與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分別締結為友好縣市和友好村,率先在全省探索了“東部帶西部、先富幫后富,縣村結對,同奔小康”的發展模式。多次邀請蓉中村黨委書記到武山傳經送寶,使蓉中村“敢拼會贏”精神深入人心。縣上選派兩批100多名青年創業能手赴蓉中村學習培訓,使群眾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點擊查看大圖](/Files245/BeyondPic/2015-5/11/1431220651884552-1431220653798994.jpg)
武山縣采取幫聯助力、社會融資、項目整合、群眾參與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籌集資金,啟動實施了一批事關全縣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破解了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問題。投入各類資金5億多元,新增農村公路里程200公里,通鄉、通暢公路150多公里,通村路、產業路270公里,新修優質梯田4.2萬畝,實施車岸渠等灌區改造27公里,灌區節水改造6400畝,新建堤防工程38 公里,完成農村安全飲水3800戶,危舊房改造9000戶,一大批群眾期盼已久、長期沒有條件解決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
![點擊查看大圖](/Files245/BeyondPic/2015-5/11/1431220651884552-1431220653939857.jpg)
主導產業的培育壯大,讓群眾致富門路明顯拓寬。武山縣圍繞蔬菜抓提升、種植抓調整、養殖抓特色、勞務抓品牌的思路,落實財政獎補資金3000萬元,新建蔬菜示范園31個,新增設施蔬菜7.68萬畝,復種蔬菜5.6萬畝,蔬菜總面積達到36.5萬畝,總產量106萬噸,總產值20億元。新建標準化特色養殖小區24個,養殖場62個,全縣養殖小區(場)達到109個,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237萬頭只。每年輸轉勞務10萬人次左右,創收15億元。
武山縣在增強民生保障能力上求得突破,發放雙聯惠農貸款4.38億元,婦女小額貼息貸款3.2億元,成立了武山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為貧困戶協調落實各類貼息貸款2.4億元,設立“三農”便民金融服務點71個,實施基層組織建設“12個一批”工程,新建 “五位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中心84個。規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68個,整頓后進村35個,培養村級后備干部430個,幫建基層黨建示范點45個,規劃幫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146個、農家書屋175個、文化廣場120個,農村商貿綜合服務社270個,服務群眾的能力顯著增強。
![點擊查看大圖](/Files245/BeyondPic/2015-5/11/1431220651884552-1431220653889105.jpg)
城關鎮西岔村綜合服務中心
2014年,各級聯村單位共幫辦實事504件,落實各類資金6670萬元。著眼于解決群眾貸款難的問題,協調落實婦女小額貸款、雙聯惠農貸款1.42億元,建立村級扶貧資金互助社40個,為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在雙聯行動中,武山縣牢牢把握“服務型”基層組織功能定位,深入開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管理年”、“12個一批”創建和“先鋒引領做表率”活動,創建了馬力鎮北順村黨建“五種新模式”等一批黨建示范工程和先進黨組織,實現了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相融,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可以說,雙聯行動這三年,是武山縣農業發展速度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貧困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三年。各級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積極投身到雙聯這一偉大實踐中,真幫實聯架起了貧困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天水日報 何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