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42/BeyondPic/2014-9/2/1409596631524256-1409596631748700.jpg)
近年來,武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金融工作,結合縣情實際,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服務方式,有效發揮金融支持扶貧攻堅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截至7月底,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61.1億元和30.6億元,同比增長15.2%和23.1%。其中,涉農貸款余額24.1億元,新增2.11億元,涉農貸款增速達16%,扶持規模種植戶1442家,養殖戶606戶,新建貧困村互助合作社15個,組建成立了武山縣農業產業化企業協會,為企業與銀行實現零距離對接創造了有利條件。
![](/Files242/BeyondPic/2014-9/2/1409596631524256-1409596631752825.jpg)
一是不斷創新雙聯惠農貸款工作方法。為方便滿足廣大群眾的貸款需求,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作為工作出發點,組織金融單位工作人員深入鄉鎮、重點村和農戶家中,按照整村推進,集中調查,統一發放的方式,圍繞蔬菜種植、特色養殖業等優勢產業,開展便民金融服務。讓農民不出村便能完成雙聯惠農貸款全部手續,真正做到上門服務零距離。全面加快了雙聯惠農貸款進度,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目前,發放雙聯惠農貸款222戶,1235萬元,共累計發放雙聯惠農貸款2058戶,1.3億元。
二是繼續延伸金融機構網點建設。積極實施“招商引行”項目,宣傳推介武山融資發展環境,吸引金融機構來武山設立分支機構。目前,甘肅銀行已開業運行,蘭州銀行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定于10月開業運行。在四門、洛門、鴛鴦、灘歌、咀頭等5鄉鎮新建農村金融便民服務點10個,總數達74個,實現了全縣15個鄉鎮金融服務網點全覆蓋,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的形成將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Files242/BeyondPic/2014-9/2/1409596631524256-1409596631887960.jpg)
三是積極搭建支持農業產業的融資平臺。為加強對全縣各類農業專業組織的管理和指導,整合優勢資源。由縣金融辦牽頭于4月成立了武山縣農業產業化企業協會,并且選聘懂金融、懂經濟、懂農業的專業人才,組建一支優秀的農業產業發展人才隊伍。不斷深化協會與金融機構及融資平臺、擔保平臺的對接合作,以協會為金融扶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將金融資金的有效利用與協會自身發展、帶動脫貧緊密結合。目前,協會會員已發展到52家,企業經營涉及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多種農業產業化領域,并且從金融機構協調貸款1400萬元,用于支持農業產業發展。
![](/Files242/BeyondPic/2014-9/2/1409596631524256-1409596631738776.jpg)
四是認真探索五種金融支持扶貧攻堅工作模式。不斷加大金融協調力度,由政府主導,創新金融支持扶貧開發工作,探索適用武山縣產業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的發展模式,制定了“銀行+融資平臺+企業+農戶”、“農戶+銀行(政策性貸款)+企業(專業合作社)”、“扶貧互助社+專業合作社+農戶”、“扶貧項目+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銀行+龍頭企業+農戶”等五種金融支持扶貧攻堅工作模式。通過金融扶貧把分散的生產經營與扶貧規劃及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提高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從企業、農戶、銀行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充分統籌各方有利資源,重點支持蔬菜種植、畜禽養殖、優質林果、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優勢富民產業,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同時,推動扶貧攻堅深入開展。(通訊員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