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軟實力 提高知名度
武山縣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Files238/BeyondPic/2013-7/20/1374169551375340-1374169551383850.jpg)
近日,記者從武山縣相關部門獲悉,今年以來,該縣緊緊圍繞建設“全省特色文化大縣”的目標任務,按照“一園、一城、兩大節會、三大品牌、六大產業”的文化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知名度,推動武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今年上半年,該縣文化產業生產增加值完成0.24億元,增速為55.5%,占全縣國民經濟總值的0.51%。招商引資簽約2.13億元,文化產業投資額完成0.75億元,其中:藏龍文化生態園完成投資0.45億元,水簾洞文化旅游建設投資0.2億元,其他投資0.1億元,資產總額完成1.1億元;文化產業機構數達到46個,從業人員達3500多人。
![](/Files238/BeyondPic/2013-7/20/1374169551375340-1374169551397077.jpg)
近年來,該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精神,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規劃,以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搶抓發展機遇,發掘文化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打造全省特色文化大縣和旅游強縣,文化旅游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Files238/BeyondPic/2013-7/20/1374169551375340-1374169551394982.jpg)
目前,全縣共有文物點469個,其中古文化遺址311處,古墓葬19處,古建筑57處,石窟石刻3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38處,其他文物點7處。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有水簾洞、木梯寺和今年新確定的狼叫屲遺址共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其中,紅色文物點有鴛鴦鎮頡門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費家山毛主席宿營遺址、紅軍長征強渡渭河遺址、革命烈士郭化如墓等紅色遺跡。從事收藏、展覽、研究、銷售的畫廊105家,書畫愛好者近萬人,縣博物館館藏有康務學先生捐贈的董必武、郭沫若、胡厥文、啟功、潘天壽、沙孟海等人的書畫作品85件(套)。鴛鴦玉器個體加工企業382戶,銷售門店25家。(記者 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