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山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一系列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深入實施“11253”區域發展戰略,全縣工商經濟發展呈現出喜人局面,有力促進了縣域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一是優化產業布局,突出規劃引導促轉型升級。始終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平臺,圍繞“培育主導產業,引導產業集聚,建設特色園區”的發展定位,堅持“企業向重點園區集中、土地向重點產業集中、政策向優勢企業集中”的“三集中”機制,進一步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入園創業搭建平臺,吸引優勢企業向園區聚集。工業園區一期工程完成了園區環評及控制性詳規,道路網絡工程已完成1.2公里,中小企業創業園建成10000㎡全鋼結構二層標準廠房,商務服務區沿縱一路6000㎡商鋪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正在深入推進。同時,篩選確定甘肅蓉順塑業、天晨酒業、中乾物流、中藥飲片、華良飲料、綠源豆制品加工等入駐企業7家,總投資3.6億元,為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加快項目建設,突出引領帶動促轉型升級。將重點工業項目作為轉型升級的基礎工作和重要抓手,以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通過加大對重點項目工作組織協調和服務力度,建立健全重點項目建設月制度,協調落實項目用地、資金、審批等建設條件,切實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碰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全縣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轉型發展新優勢日益凸顯。祁連山水泥異地遷建項目完成選址規劃和礦山勘探,進入環境影響評價批復階段,楊河10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完成風能評估和項目可研編制。地質找礦取得新突破,啟動實施勘探項目16個,溫泉鉬礦開發穩步推進。
三是淘汰落后產能,突出集約發展促進轉型升級。鼓勵支持企業加快升級改造。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落實相關稅收和金融支持政策,支持企業以質量品種、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設備等為重點,加快新材料、新能源、農產品加工、現代物流等新型產業發展,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進節能產業,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淘汰關停了一批高能耗、低產出、經濟效益差的企業,大力發展高新科技、勞動集型、高附加值企業,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四是創新招商方式,突出增量帶動促轉型升級。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手段,以建筑建材、特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旅游文化等優勢產業招商為著力點,大力宣傳武山優惠政策、投資環境、產業基礎、交通區位,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有效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邀請全國各地客商來武山考察投資項目,先后邀請北京、山東、內蒙古、福建、江蘇、陜西、蘭州等地客商12批次;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組團赴北京、福建、陜西、山東、江蘇等地,對擬在全縣投資的部分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增進了雙方的信任和了解,為啟動項目奠定基礎。通過參加蘭洽會、西交會、伏羲節和西洽會等重點節會,舉辦武山蔬菜產業發展大會,共成功簽約項目26項,協議投資74.69億元。
五是全面提升商貿流通水平,全力打造隴東南區域物流中心。著眼于把武山建設成為隴東南區域性物流中心這一目標,堅持把發展商貿流通業和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的主攻方向,深入實施“商貿活縣”戰略,加快重點市場建設,健全現代服務體系,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全面激發商貿活力,商貿流通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商品市場繁榮穩定,新型商業業態不斷發展。同時,按照“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落腳點”的市場布局方式,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推動 “菜籃子”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新建改造農家店40個,有力促進了產銷對接,增加了群眾收入。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遷建工程、金鑫物流園區冷鏈物流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榆盤鄉綜合農貿市場主體建設已完成,洛門花鳥魚蟲市場、馬力北順、高樓八院等蔬菜產地市場建設正在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