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楷模之十:
平凡崗位 奉獻如歌
——記武山縣洛門鎮中心衛生院護士長劉新華
![](/Files238/BeyondPic/2013-6/5/1370281245220506-1370367677664513.jpg)
“愛是什么?”劉新華很坦然地說:“愛是牽掛,愛是奉獻!愛是無怨無悔的執著,愛是相守一生的諾言!愛更是把每個白天與黑夜的默默祝愿送給我的病人和我愛的所有人,愿他們都一生平安!”
她就是這樣一個在醫療一線默默奉獻了十五個春秋的白衣天使。她叫劉新華,中國共產黨黨員,1998年到洛門中心衛生院參加工作。由于工作扎實、業務優秀,2008年被醫院推薦任命為外科護士長。從走進醫院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外科住院部扎了根,每天與患者相處,與愛心相伴,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南丁格爾續曲。
她率先垂范,每天把病房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得干干凈凈
每天,劉新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全科護士,將病房的衛生進行徹底無菌清潔,將住院病人用過的被褥拆洗的干干凈凈。有些新來的護士很快就厭煩了,抱怨說:“哎呀!一個小小的基層衛生院,何必搞的那么認真?再說了,我們的工作又不是專門洗病人的床單、被套!”劉新華說:“正因為我們是基層衛生院,是服務群眾的第一線,來我們這里的都是有各種各樣身有病痛的人,他們本來就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了,來到我們這里一看臟亂差的環境,他們怎么還能住的放心啊”!她率先垂范,每天把病房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并且徹底消了毒,讓病人住進去就感覺到舒適、健康。
劉新華說,好多年輕同志從城市里面的高等院校乍一來到我們基層條件最艱苦的衛生院工作,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使得他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情緒是必然的。我覺得首先要培養他們到基層為群眾服務的意識,讓他們把病患能真正當成是自己的親人。
醫院是窗口單位,而護士恰恰是醫院的一面面“窗口”,需要有高等素質的護理團隊每天來擦亮這一面面“窗口”。劉新華總是沖在工作的第一線,用實際行動來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帶領自己的護理團隊,從最基本的“三基訓練”抓起,苦練基本功,要求所有的護士都成為真正的全科護士。對于新來的年輕護士,劉新華都不厭其煩地教導她們進行業務訓練,并制定了各種考核辦法,通過提問、交流、實際操作等方式開展互學互幫,親自手把手的搞好傳幫帶,小到從為患者鋪床單、導尿教起,大到護士的職業道德和遠大理想,人類的進步和健康,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每個護士很快就進入角色。她和她們,像停泊在海灣的大船,隨時朝著既定的目標出發。劉新華,就這樣用“傳、幫、帶”的模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專業護士。
她主動放棄了休息,一個人守候在病人床前一直到天亮
衛生院的外科住院部是一個集骨科和普外科為一體的科室,住進來的病人各種各樣。有一天她值夜班,120送來了一位被三輪車砸傷的病人,他的鼻子里、耳朵里、口里全部都是鮮血。她和值班大夫一起,毫不猶豫地參與到對病人的搶救之中,整整兩個小時,從清理病人傷口到手術成功后縫合,她都至始至終。當把病人從手術室推出時,已經是半夜兩點鐘了,家屬都因為過度的驚嚇和勞累倒到車上睡去了。她看到家屬睡的那么香甜,不忍心叫醒他們。那一夜,她主動放棄了休息,一個人守候在病人床前,一直守到天亮。守護剛做完手術的病人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每隔二十分鐘都要給病人測一次生命體征,為了讓病人舒服一些,她打來溫水,小心翼翼的用毛巾、棉簽把病人臉上的、耳朵里的、鼻子里的和口里的血都清理得干干凈凈。等到早上家屬醒來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親人安安穩穩地睡在病床上,他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他們的感激之情,只能用一種莊稼人特有的憨厚微笑看著滿臉疲憊的劉護士長,只能用滿是老繭的手緊緊握著劉護士長因為浸了半夜水而變的煞白的手,久久不愿放開……
還記得,2010年10月的一天,下班后的劉新華推著自行車剛剛走出醫院車棚,就看到醫院院子里面亂糟糟一片,于是她就問了一聲:“怎么了?又出事了嗎?”一個值班大夫急急的回了她一句:“有一輛車翻了,壓傷了人!”劉新華放下了車子,快步跑往急救室。這時的她已經忘記了回家,忘記了家里上小學的兒子,忘記了孩子的午飯。又是十多個小時緊張地急救和勞累,把送來的病人一一處理好時,已經是午夜12點鐘了。她和同伴們收拾停當,坐在一起就著榨菜啃起了饅頭,討論著今天的搶救行動。突然,她想起來老公要上夜班,說好讓她晚上照顧兒子,這個時候了,孩子還一個人在家,也許正在孤寂的流淚哭泣。孩子,我的孩子!她的心頭升起了愧疚、不安和悲酸。她忘記了勞累和饑渴,急急忙忙趕回家中,打開家門時,她看到的情景是:家里的燈還亮著,茶幾上放著一個泡面桶,里面的水已經涼透了,一包榨菜撕開了一個角只吃了一兩口,電視開著但已經是一片雪花。她吃驚地發現,幼小的兒子蜷在沙發角落里睡著了,凍得瑟瑟發抖……
劉新華記得,有多少回,因為她不能回家,孤單的兒子只好給他的奶奶打起了電話:“奶奶,我媽媽一天忙的顧不上給我做飯,天天給我吃方便面啊!我都快變成方便面了啊!”雖然兒子是半開玩笑地向奶奶告狀,但不管怎么樣自己無法好好照顧正在長身體的兒子,始終是自己對兒子一份最大的愧疚。看著兒子臥室滿墻壁的“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和參加各種小創造、小發明獲得的獎杯,兒子的懂事、聰明,多少能讓她能放一些心了!劉新華說:“我自己也曾動搖過,尤其是當聽到別人說‘人一輩子,不都是為了孩子奮斗嗎’這樣的言論時,自己也想過放棄,也想過到底是孩子重要,還是工作重要。”
在劉新華的心中,兒子重要,工作更重要,每當看到病人和家屬急急匆匆來到醫院,手足無措時,她又一次加班加點,常常奮戰到了深夜。
一個老年患者說:“劉護士不僅服務態度好,還特別會體貼人,就連兒媳婦都嫌著不干的事,她都干了啊!”
今年3月20日,一個老大媽氣喘吁吁地抱著一個大約3歲左右小男孩沖進醫院,小男孩大聲的哭喊著,老大媽已經神情緊張手足無措。關鍵時刻,劉新華出現了,她急忙從老大媽手中接過孩子抱進手術室,把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手術床上,她發現這個孩子是右腿大面積燙傷。她趕快叫一個護士去請大夫,自己和另外兩個護士開始處理傷口。燙傷傷口的處理是一件非常復雜,又必須細致的工作。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劉新華,看似忙碌,卻仍顯得是那樣淡定從容。她知道自己這個時候不僅是一個護士,更要扮演孩子的親人,給孩子一些安全感,讓一直哭鬧的他得以稍稍的安靜,她一邊耐心地安慰孩子,一邊熟練地剪開孩子的褲腿,用鹽水、雙氧水加慶大霉素兌成的消毒水對孩子的傷口進行大清創,接著用左氧氟沙星進行第二次消毒,用美寶涂抹傷口,再用無菌敷料包扎,防止孩子的傷口感染,防止皮膚大量滲液。大夫來了,她又耐心地哄著孩子給他打上破傷風針,把孩子慢慢地送回病房輸液,作進一步抗炎支持治療。所有這些程序在劉護士長的精心操作下,看起來都是那樣的井井有條,中間無一失誤,而這一次救護的還是一個一直哭鬧不停的不到三歲的小孩,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技能才能安全完成的任務啊!
3月24日,醫院又住進來一個76歲體質非常虛弱的老人。經過檢查,發現老人患有心律失常、腸梗阻、膽囊炎等多種疾病。劉新華還了解到,在來醫院前,老人摔了一跤,行動不便,陪護老人的又只有一個80歲的老伴。這時,劉新華又義無反顧的擔任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由于老人腸梗阻排便非常吃力,她就主動幫老人塞開塞露,用病人專用尿壺給老人接尿。面對無微不至的關懷,老倆口曾幾度哽咽,感激地說:“劉護士真是太好了,不僅服務態度好,還特別會伺候人,就連兒媳婦都嫌著不干的事她都干了啊!”劉新華微笑著,拭去老人臉上的淚水。
這樣的例子在劉新華的工作中,究竟出現了多少次啊!
有一天,醫院送來一個4歲的小女孩,面色青紫,危在旦夕。劉新華在檢查中發現,小女孩喉嚨里有痰,便急忙跑到藥房,借了一個嬰兒吸痰管,用力在吸痰管的一端深深地吸了一口,吸出大約十毫升鐵銹色的痰。小女孩漸漸地恢復了過來,家長眼里噙著感激的淚花,拉著她的手一再地重復著“謝謝!”兩個字。看到孩子面色好轉了,劉新華如釋重負。
在劉新華的感染和帶動下,全體護理人員都視病人如親人,熱情服務于患者,真真把一顆顆愛心奉獻給了患者。2012年5月,劉新華所在的科室被天水市衛生局評為“天水市衛生系統優質護理服務先進病房”。劉新華在擔任護士長以來,多次被評為全縣、全院優秀職工。
平凡崗位亦如歌。所有無私奉獻在一線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當中去!”
但愿,那個人是你!那個人是我!那個人是他!(韋晨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