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莊村的發展“三部曲”
甘肅日報記者 趙建卿
近日,記者來到武山縣以西的洛門鎮大南河流域采訪時看到,在大南河中段,順流筑起的堤壩猶如兩條巨龍橫臥在東西兩岸,河水順著兩岸的干渠和支渠,流淌到洛門鎮郭莊村各家各戶的蔬菜大棚前,菜農們只要打開渠閘,就可以澆灌蔬菜。
“我們村有較好的土地資源,但過去沒有防護河堤,大南河洪水泛濫時就會沖毀大片良田。”站在郭莊村大南河東西兩岸7.2公里的堤壩上,村黨支部書記王金瑞對記者說。
保田護莊、興修河堤是王金瑞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干的第一件實事。
2004年,王金瑞帶領村黨支部成員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決定分段分年度修建大南河堤防工程。經預算,這個工程需要270萬元資金,王金瑞大膽提出以群眾集資、吸引項目的方式進行籌資的思路。在隨后的5年間,村里先后由群眾集資97萬元,吸引項目資金190多萬元,順利完成了大南河堤防工程,同時給村民爭得河灘地520畝。“這些地都已全部退還給昔日因大南河泛濫失去耕地的32戶村民,如今他們都在這些地里種植大棚作物。”王金瑞說。
郭莊村有85%的川水地在大南河東岸,每年到汛期,由于南河阻隔,給西岸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修建一座橋成了這個村幾代人的夢想。2007年初,在王金瑞的提議下,村里決定修一座長85.5米,寬6米的便民大橋。大橋于當年3月底開工建設,7月底竣工。與此同時,王金瑞還組織群眾為村里修通了“八縱六橫”20公里的田間道路,還在田間渠道搭建便民橋14座,由于水路橋配套設施齊全,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和生產運輸。
如今,郭莊村的耕地已形成了渠路配套齊全、蔬菜迅速發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村里蔬菜種植面積1500多畝,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經過筑壩、建橋、擴耕地的“三部曲”,村民們正朝著建成小康社會的方向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