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9月1日電(記者 丁思)經過3年多的修繕和保護,被中國當代史學界稱為“世界最大摩崖浮雕”的甘肅天水拉梢寺佛崖完成修繕工作。該浮雕造像和壁畫彩塑浮雕的成功保護,填補了中國石窟考古類型的空白。
9月1日,甘肅武山縣水簾洞石窟保護研究所所長陳健平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稱,因年代久遠,受甘肅氣候、地質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裸露在外的拉梢寺浮雕“病害”非常嚴重。主要表現為巖石表面風化剝蝕,崩塌落石,導致壁畫和巖體分離脫落;壁畫起皮,顏料層出現龜裂等問題。
拉梢寺浮雕始建于北周明帝三年(公元55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水簾洞石窟群中的重要窟寺。大佛雕鑿于長150余米、寬60余米的天然崖面上,佛像通高42.3米,遺存有歷代窟龕24個,造像33身,覆缽塔7座,摩崖題記一方,壁畫1700平方米。
“根據當代專家考證,拉梢寺大佛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座摩崖浮雕。”陳健平說,該浮雕是中國鮮有的露天石窟寺,它將壁畫、雕塑、泥塑、題記完美結合,這在中國石窟中也“實屬罕見”,“修繕和保護同樣也成為了首要工作”。
2006年起,該研究所陸續開始對拉梢寺進行巖體加固、壁畫塑像加固保護、添加安全消防設施等。2009年國家文物局聯合敦煌研究院撥付專項經費對該窟寺開展了為期3年的修復保護和安防升級工作,應用除塵、清污、整形、回位、注漿、補縫等工藝手段,分三個階段完成病害壁畫、彩塑、佛塔、浮雕的保護修復工作。
截至目前,各項修復工作已基本全面完成。陳健平強調,對于裸露在外的拉梢寺,日常的維護和修繕也是必不可少的。
陳健平還表示,自2006年中國聯合中亞五國啟動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項目以來,拉梢寺大佛被確定為絲綢之路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甘肅段申遺點。目前,拉梢寺大佛正在積極進行各項申遺準備。
陳健平說,武山水簾洞石窟群是絲路古道上的藝術瑰寶,拉梢寺作為“世界最大摩崖浮雕”對于佛教傳播及佛教藝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石窟得以修繕加固,為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等提供可靠的依據,也讓中華民族精髓得以完好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