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2/BeyondPic/2012-4/16/1334505874222928-1334505874229873.JPG)
4月16日,中央電視臺二套《縣域經濟報道》欄目播報了武山蔬菜產業發展情況,全縣蔬菜產業發展規模及蔬菜名片在全國觀眾面前得到宣傳和推介,這對進一步提升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響武山蔬菜品牌,建設中國西部蔬菜產業強縣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Files232/BeyondPic/2012-4/16/1334505874222928-1334505874236990.JPG)
武山是全國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中國韭菜之鄉、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蔬菜產業是武山縣的一項主導產業。近年來,武山縣圍繞打造中國西部蔬菜產業強縣這一目標,在省、市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縣委、縣政府按照“建基地、活流通、扶龍頭、創品牌”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縣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自然資源優勢,采取政府推動、園區帶動、市場拉動、服務聯動和產業互動的“五動措施”,建成了灘歌黑池殿等八個標準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露地栽培、間作套種和復種蔬菜“六大模式”。
![](/Files232/BeyondPic/2012-4/16/1334505874222928-1334505874234880.JPG)
經過多年發展,武山縣蔬菜產業面積不斷擴大、總量迅速增長、品種不斷優化、市場營銷逐步完善、區域布局基本形成,蔬菜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縣每年新增蔬菜1萬畝,引進蔬菜品種10個以上,先后認證9個有機產品,21個國家綠色A級產品;洛門蔬菜市場被列為全國定點蔬菜批發市場,蔬菜貯運、農殘檢測、信息發布等功能逐步完善,形成了“萬人種蔬菜,千人搞運銷、百人跑市場”的蔬菜營銷格局;建立農超對接點5個,成立了相應的檢測機構,健全了農業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蔬菜產業化格局日趨明顯,已成為全國有影響的冬春淡季鮮菜供應基地和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止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1萬畝,蔬菜已成為武山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蔬菜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3%,蔬菜產業已初步形成了種植區域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社會化、產銷一體化、溝通信息化的雛形。
![](/Files232/BeyondPic/2012-4/16/1334505874222928-133450587424019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