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武山 和諧新春系列報道之十一
武山縣舉辦首屆寧遠杯迎新春旋鼓舞大賽
2月14日,武山縣首屆“寧遠杯”暨2011年迎新春旋鼓舞大獎賽在縣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隆重舉行。來自全縣的9個旋鼓隊用不同的風格將鼓點和舞蹈巧妙結合,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武山兒女的剛健豪情,更為廣大人民群眾送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鼓舞盛宴。
縣委常委人武部長王倉和、縣委常委副縣長高翔宇、縣委常委城關鎮黨委書記康志鋒、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子洲、縣委常委副縣長吳方勇,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蘭倉寶、鄧茂宗,縣政府副縣長李曉東,縣政協副主席駱育喜、鐘玉紅、張祿勝、楊源海等領導觀看了比賽。副縣長丁曉來為比賽致辭。
武山旋鼓稱扇鼓或鼙鼓,始于漢、興于宋、盛于明,被載入《中國民間·甘肅卷》,被攝入電影《追索》,參加了第四屆中國藝術節、首屆絲綢之路節、中國西部商品交易會、歷屆天水伏羲公祭活動的演出,獲得了甘肅省群星藝術節銅獎和首屆絲綢之路節優秀表演獎,進入中國八大名鼓之列,并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武山旋鼓基本舞步為進行式和富于變化的圓場式。表演時僅以芒鑼和搖環配合,主要根據鼓棰敲擊鼓點有規律的節奏,變化出明快奔放的舞姿和各種隊列造型:“蛇脫皮”、“二龍戲珠”、“雙鳳朝陽”、“白馬分鬃”、“獅子滾繡球”、“太子游四門”、“十字嵌梅花”、“九折十八式”等。鼓動中,有時如彩云過路,行步自如;有時如百花盛開,層層圍攏;有時勇武驕健、似鷹擊長空;有時縱橫穿梭,歡奔如織;有時又排列出“歡慶豐收”、“萬民同樂”等字樣,寄托美好的寓意。
近年來,武山縣高度重視整理發掘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承傳發揚的基礎上,開始進行了大膽創新,從形式到內容上不斷地為旋鼓舞注入新的文化特色,讓這一民間藝術奇葩綻放于隴原大地,并逐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