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資源 打造武山模式
甘肅省農業信息中心調研組赴武山調研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
11月10日,甘肅省農業信息中心副主任董國英、省農業信息中心科長趙煥斌一行,在天水市農業局副局長吳毅中、市農業局信息科科長張桂鋒、市農業局信息科干事茍斌強及武山縣農業局、信息中心、蔬菜局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武山縣山丹初中,洛門鎮大柳樹、文家寺村等地,就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工程實施情況以及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應用情況進行了調研。
在洛門鎮郭莊村村委會會議室,農村遠程教育配備電視機正在播省政府多媒體信息衛星廣播系統傳輸的《番茄的栽培與管理》電視講座。村支書高興地對調研組介紹說:“自從村里開通了互聯網和多媒體廣播系統,村民不再為農產品的銷售發愁,也可以通過家里的電視看到省、市、縣電視電話會,更多地掌握農業農村各項政策……”。
在大柳樹村村委會,村干部和村民們正在投影屏幕上觀看天水電視臺的電視節目。村主任說:“信息中心給村里的文化資源共享工程上加了個接收卡,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天水電視臺和武山電視臺的節目了,還能收看省、市、縣的電視電話會議……”。董國英與在場的群眾親切交談,詳細了解村民的信息需求和產業發展情況。
在實地調研結束后,由縣委辦副主任王貴德主持召開了座談會。省調研組成員、市、縣陪同人員及縣委辦、組織部、財政局、發改局、農業局、廣電局、信息中心、蔬菜局、商務局、衛生局、扶貧辦、文化局、科技局、新農辦、圖書館、電信局、移動公司等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縣蔬菜局局長楊盛平匯報了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工程實施情況,縣信息中心主任汪向理匯報了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情況,縣直各部門作了發言,省農業信息中心副主任董國英對武山農村信息化建設進行了全面綜合評價,市農業局副局長吳毅中就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了具體建議和意見。
董國英在講話中對武山縣農村信息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武山縣2008年實施的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工程,有針對性地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了農村致富信息下載打印服務,農業信息導報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有較強的可讀性,有效地指導農村群眾開展農業生產。特別是武山縣信息中心立足當地實際,自主創新,提出了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方案,通過實踐檢驗,具有較強的符合貧困地區農村發展的信息化服務應用功能,為全省農村信息化建設創出了一種新模式。這套方案整合了農村現有的黨員遠程教育系統、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以及農民家里的手機、電話、電視機等信息傳輸手段,使這些設備都能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迅速傳遞各類信息,服務農業發展,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一大創新,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方案的創新性、科學性、可行性已經引起省委組織部遠程辦、省農牧廳、省文化廳、省政府信息辦等部門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同時,通過這次調研,也發現武山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縣直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通力合作,武山縣農村信息化建設機構健全,技術隊伍力量強壯,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表示,將盡最大的努力,把“武山模式”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向有關領導匯報,爭取更廣泛的支持。
就如何更好的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董國英強調,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各項措施,創新機制體制,靠實工作責任,配備強有力的人員隊伍,用先進的技術,繼續完善農村信息化建設思路,全面推廣實施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方案,把“武山模式”爭創為全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典范,為探索全省農村信息化建設長效機制起到積極引導和典型示范作用。
最后,市農業局副局長吳毅中講話指出,武山縣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多渠道整合信息資源,靈活發揮信息手段,結合縣域產業特色,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辦網站,建網絡,搞培訓,切實突破了農村信息化建設“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農村信息化建設效果十分顯著。同時,希望省上進一步加大項目支持力度,繼續項目延期,不斷擴大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工程項目的覆蓋面,確保武山縣農村信息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王貴德主持座談會)
(縣蔬菜局局長楊盛平匯報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網絡工程實施情況)
(縣信息中心主任汪向理匯報農村信息資源整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