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07/BeyondPic/2009-1/4/20090104_725a178ddb90aee4ad31oFActzA799Dz.jpg)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培育旅游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拓旅游市場,完善服務功能,優化發展環境,實現了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旅游經濟總量穩步增長。2008年,全縣旅游接待總人數達到28.2萬人次,比1990年的10.6萬人次,增長62.5%,其中,國內游客27.915萬人,外國游客2850人,分別比1990年增長62.5%和64.3%。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1億元,比1990年的3164萬元,增長71.4%。
![](/Files207/BeyondPic/2009-1/4/20090104_f7a49930ed62f8bf18c5W9igXlIINXcA.jpg)
二、產業帶動作用日益明顯。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餐飲、住宿、娛樂、交通、電信、保險、批零貿易等第三產業的發展。2008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7.29億元。同時,在農業方面,帶動了花卉盆景、蔬菜瓜果、山貨野果業的發展。在工業方面,帶動了加工業、食品業和旅游紀念品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武山鴛鴦玉系列旅游產品,年產值達到6000萬元。另外,隨著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全縣的旅游就業人員不斷增加。據統計,武山縣旅游行業1990年直接就業僅有0.26萬人,間接就業0.98萬人,目前,直接從業人數達到0.62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78萬人,分別增長60.7%和64.2%。旅游就業人數占全縣就業人數的比重由1990年末的5%上升到9%。
![](/Files207/BeyondPic/2009-1/4/20090104_5fe08d41ec1b7db1cec9YmuEAc9keUFc.jpg)
三、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近年來,武山縣通過多種渠道,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重點抓了城市旅游功能的完善和提高,建成了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寧遠廣場和渭河風情線,實施了“綠、亮、凈”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景區公路交通建設方面,完成了賀岷路、龍榆路、洛禮路的鋪油和盤溫路武山段的路基改造、平整,拓寬了溫草公路,旅游大交通得到較大改觀。開通了溫泉、臥牛山、水簾洞三大景區的旅游專線車。修建景區步道10多公里,修通景區公路4條50多公里,建成橋梁及過水路面7座,景區道路護坡1000多米,確保了景區主要公路暢通無阻。通訊建設方面,開通了溫泉度假村、水簾洞旅游區、木梯寺旅游區、臥牛山、老君山森林公園的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網絡,架設景區輸電線路10多公里。景區開發方面,新修了水簾洞景區大門、鐘鼓樓及觀景臺等;木梯寺新建了山門、停車場;投資160萬元的臥牛山森林公園,完成了以吃、住、娛樂、交通等為主的一期開發;加大了溫泉度假村的設施更新、改造和吃住娛樂的配套工程建設力度。賓館飯店方面,寧遠賓館新建餐飲大樓建成投用;杜康飯店改造了餐廳,建成了杜康山莊;在溫泉村新辦農家樂10戶。
四、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針對“功能不全,環節斷檔,服務滯后”的問題,近年來,武山縣以塑造旅游新形象,開展優質服務為主題,完善了景區景點的游客接待、導游解說、吃住娛樂、交通運行等服務。以管理標準化、服務規范化為目的,加強了賓館飯店的人員培訓、經營管理、設施改造等工作,創建和培育了一批星級和準星級飯店。以樹立誠信形象,營造誠信氛圍為目標,通過挖潛改造,提高產品質量,開發適銷對路的旅游商品,定點了旅游商品村和定點單位,擴大了旅游購物市場。以強化服務為前提,創辦了“武山縣旅游咨詢服務中心”,開展講解、咨詢、接待、吃、住、行等服務,并且開通了“旅游百事通”電話,方便了團隊接待和縣內游客出游。目前,武山縣有3A級景區一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溫泉度假村1個,星級和準星級飯店4家,旅游購物定點單位8家,定點車輛35輛,發展農家樂15戶。
![](/Files207/BeyondPic/2009-1/4/20090104_22bdfb89efd0f52d41d3Aq7DtyRRjPtt.jpg)
五、宣傳促銷力度逐年加大。在宣傳上,一方面,利用國家、省、市各大報刊、電臺、電視臺、政府網站等媒體,精心策劃,強化宣傳;另一方面,邀請專家、學者、新聞記者、旅游同行和旅游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開展踏線采點等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在促銷上,組織人員在天水、蘭州、寧夏、隴南、平涼、西安等地,開展了大量的促銷活動;積極組團參加各種旅游交易會,加大了促銷力度。每年舉辦水簾洞廟會、“端午”旅游節、旋鼓節等節會;組織景區和飯店以免費贈送門票及住房卡的形式,在定西、隴南等地進行促銷,以此推介武山的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