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家庭照:一個甘肅普通家庭的離別與團聚
(1983年,白先生一家被評為天水市的“五好家庭”,當時,《天水日報》記者專門拍了一張蔣女士和四個孩子圍在書桌前讀書的照片。)
(今年,蔣女士和子女們重新拍攝的照片。張鐸攝)
新華社蘭州2月20日電(記者張鐸)時間都去哪了?兩張照片或許能給出一個答案。
對居住在甘肅天水的退休老人白先生和蔣女士來說,今年春節是一個特別喜慶的節日——三個常年在外的子女帶著家人,分別從杭州、寧波與西雅圖回來了。
這是20多年來,離鄉游子們第一次全部回家陪老人過春節。連日來,在本地生活的白先生的長女白焱,一會兒到機場,一會兒到高鐵站,開著車帶著弟弟妹妹們穿梭在他們曾經熟悉的街道上。
1983年,白先生一家被評為天水市的“五好家庭”,當時,《天水日報》記者專門拍了一張蔣女士和四個孩子圍在書桌前讀書的照片,并刊登在報紙上。
“那時候生活條件艱苦,一家老小擠在20多平米的舊房子里,家里只有一張書桌。”白先生指著照片回憶說,“只能在窗臺上加裝一塊活動的木板,供孩子們讀書學習。”
條件雖然艱苦,但兄妹幾人并沒有辜負父母的教誨,幾年間連續考入國內一流高校。長子白鑫于上世紀80年代末考入清華大學,之后又在法國、加拿大等國的多個科研院所拿到學位,目前定居美國西雅圖,是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利分析專家。
白鑫離家不久,次女白淼考入同濟大學學習城市設計和管理,畢業后定居浙江寧波從事本專業工作。“我參加工作后,恰好趕上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和大規模興建城市基礎設施的時機,也算是學有所用。”白淼說。
小兒子白森則跟著哥哥的步伐,于1989年來到北京,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后他南下杭州,投身創業大潮,目前經營著一家電子技術公司。
現在,生活條件已今非昔比,老照片里的舊房子早已難覓蹤跡,兩位老人也搬入了現代化的公寓。白先生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老兩口都可以熟練地上網、用微信,經常與身在美國和浙江的子女們交流溝通。
“雖然相隔千萬里,但隨時隨地都能見到孩子們,這是原來根本想象不到的。”白先生說。
為了紀念這段難忘歲月,今年大年三十祖孫三代歡聚一堂的時候,蔣女士和子女們按照那張老照片里的情景和當初每個人的位置,重新留下了美好的瞬間。
對比新老照片,當年稚嫩的少年現在已是成熟自信的中年人,年輕的媽媽如今也已滿頭銀發,小屋則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書房。
“時代發展真是太快了,機場修到了小城市,高鐵也來到了家門口,出遠門、出國門比我當年下個鄉還簡單。”蔣女士說。
春節假期臨近尾聲,歸鄉的游子又將踏上旅途。在家里照顧父母的白焱則說:“我覺得,團聚已經不再是難事了。”
(今年春節合影)
(今年春節合影)
(白先生和蔣女士及子女們的合影 今年春節攝)
(白先生和蔣女士及子女們的合影 1986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