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質量第一,打造“品質天水”
——天水市扎實推進質量發展工作
2017年,天水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質量工作部署和《甘肅省質量發展綱要》要求,緊緊圍繞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作為、不懈奮進,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質量持續提高,全市經濟質量優勢顯著增強。
一是樹牢質量意識,努力實現質量共治共享目標。天水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把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群眾質量需求作為提高供給質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促進質量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全力推進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在著力提升質量發展政治站位上下功夫,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質量發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努力推動“三個轉變”,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在著力構建大質量工作格局上下功夫,確定了“打造一個示范區、實施三項行動、把握四個重點、推進五大工程、建設六大基地”的創建思路,制定了創建工作“1+4+2”系列方案,通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夯實質量發展基礎,構建質量工作機制,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在著力推動支柱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大力實施標準引領、品牌帶動和質量提升行動,積極培育和打造75個各具特色的質量示范點,引導和帶動各類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消費品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全市擁有甘肅名牌產品98個,保有量持續位居全省前茅;秦安花椒區域品牌價值達75.91億元,位居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前列;有效商標總量達3048件,中國馳名商標16件;榮獲建設工程“飛天獎”97項、“麥積獎”206項。在著力提高廣大群眾質量獲得感上下功夫,始終把提高群眾對質量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幸福指數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對加油站、機動車測速儀等計量器具專項檢查,大力推進注冊登記便利化,組織開展“質量服務在企業”“質量零缺陷、服務零距離”等活動,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
三是創新監管措施,著力提升質量發展整體水平。突出市級監督抽查導向作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放調查問卷,讓群眾對抽檢產品進行“點單”,對55類1310批次產品開展市級監督抽查,著力發現和解決影響質量安全的隱患。提高食品藥品風險管控水平,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執法監管責任落實、重點領域風險排查、食品藥品監督抽檢、藥械不良反應監測,提高食品和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推動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強化施工現場管理,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形成了施工現場管理場容場貌秩序化和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的標準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加快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建設,把鄉村旅游作為鄉鎮經濟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抓手,全力打造“羲皇故里、人文天水、隴上江南”三大旅游品牌,形成旅游扶貧開發合力。提升環境污染應急處置能力,制定了《天水市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方案》等,對68家企業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備案、備案率達到94.1%,排查環境風險源企業74家,發現環境隱患問題92個,完成企業整改80個、搬遷1家、停產1家,約談10家。截至12月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05天、占總監測天數的84%。
四是廣泛宣傳動員,著力營造質量發展濃厚氛圍。組織了“提升質量水平,建設質量強市”主題宣傳、全市職工職業技能運動會、實驗室開放日等活動,舉辦了“長城電工杯”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有獎知識競答等活動,開展了消費品質量安全“進校園、進社區、進鄉鎮”教育活動等,廣泛宣傳“質善質美、卓越天水”城市質量精神,引導群眾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質量發展良好格局基本形成。
下一步,天水市將緊盯“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目標,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全力沖刺示范城市創建。2018年是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沖刺之年,對照《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考核驗收細則》和量化指標,按照創建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詳細制定迎檢工作方案,明確“路線圖”、“進度表”,一個一個抓落實,確保抓出成效。
二是著力夯實質量發展基礎。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制定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和年度行動計劃,真正把產品和服務做精做細。扎實推進品牌帶動行動,探索建立政府質量激勵制度,推動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持續開展標準引領行動,爭取設立農業和裝備制造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等。
三是有效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堅持質量分析報告制度,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機制,探索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平臺,大力推廣電梯責任保險,保持打擊質量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確保重點領域的質量安全。
四是不斷提升“四大質量”水平。加強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完善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開展“安全、誠信、優質”服務創建活動,強化節能節地節水和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硬約束”,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目標。
五是全力抓好民生質量服務。著力推進窗口服務單位規范化建設,積極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動審批事項“一站式”辦理和網上行權,重點整治假冒偽劣、無證生產銷售、“三無”標注等質量違法活動,加快推進質量紅利全民共享,不斷增加市民質量獲得感。
六是大力營造創建工作氛圍。推動建立質量發展研究機構,提倡和發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嘗試建立質量強市教育培訓基地,實施全員質量素質提升工程,積極推動質量文化建設。同時,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廣泛宣傳“質善質美·卓越天水”城市質量精神以及創建工作成效,努力營造人人重視質量、關注質量、創造質量、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