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新目標 強化新措施 天水質監事業實現新發展
——2017年度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綜述
2017年,市質監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質監局的有力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質量發展大會、全省質監工作和市委七屆二次全委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確立一個目標,實施三大行動,抓好六項任務,打造三個質監”的工作思路,突出職能優勢,主動服務大局,夯實工作基礎,強化責任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項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實現了新突破,質監工作整體水平有了新提升。
(一)加強宏觀質量管理,質量強市建設有了新進展
一是質量發展工作深入推進。充分發揮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印發了《天水市貫徹質量發展綱要暨質量強市創建工作2017年行動計劃》等指導性文件,召開了2016年度市政府質量獎評審會議,發布了2016年度天水市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同時,制定并以市政府辦名義印發了《天水市質量工作考核辦法》,順利通過了2017年省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近期會同有關部門對7個縣區、各成員單位進行2017年度市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發放960份質量工作社會公眾及企業滿意度調查問卷,滿意度較上年明顯增加。
二是示范城市創建強力推進。組織召開全市質量發展暨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工作推進會議,著力推進75個質量標桿示范點建設,督促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有效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聯合開展“天水工匠”評選活動,在武漢大學舉辦了2期全市質量強市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四大質量”牽頭單位以及全市質監系統100余人參加培訓。同時,不斷加大質量工作經費投入,市財政預算安排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和質量發展工作經費430萬元,有力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是質量宣傳教育有效推進。組織開展 “長城電工杯”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有獎知識競答活動,受到了來自云南等22個省市5533名熱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并首次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啟動“質量月”活動,開展了以“提升質量水平、建設質量強市”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播放電梯安全專題片、開展“質量與我·隨手拍”活動等措施和途徑,廣泛宣傳“質善質美、卓越天水”城市質量精神,引導全社會增強質量意識,共接受群眾咨詢達2200多人次,發放質量安全宣傳資料3萬余份,編發質量強市工作簡報97期,中國質量報等媒介刊發10篇。
(二)大力實施“三大行動”,服務發展水平有了新提升
一是質量提升行動更加深入。印發了《2017年消費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以內(外)墻涂料、家具等8類消費品為重點,摸排消費品質量安全狀況,積極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示范項目;鼓勵華天電子集團等4家企業參與2017年品牌價值評價申報,培育武山水簾洞景區申報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不斷深化質量服務活動,大力實施質量技術基礎助力中小企業質量提升服務工程,延伸開展“陽光纖檢進校園、特種設備安全進社區”等活動,共幫聯企業306家次,延伸質量服務民生452件。同時,依據國家和省上有關精神,自4月1日起,全面停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費和強制計量器具檢定費,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試合格證明等2項不收取任何費用,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二是品牌帶動行動更加有效。加大名牌產品培育力度,印發了《天水市質量品牌建設“十三五”規劃》和年度培育計劃,引導培育天水岐黃藥業等20家企業28個產品申報甘肅名牌產品、總數達86個,保有量持續位居全省前茅;組織天水華建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申報信用等級評價企業、累計達77個;秦安蘋果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已經質檢總局評審公示,全國電工電器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驗收申請已報質檢總局,甘谷縣省級知名品牌示范區通過驗收。
三是標準引領行動更加有力。大力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印發了《天水市推進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督促指導171家企業在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公開企業標準437項、涵蓋648種產品;強化對9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動態管理,武山北順日光溫室黃瓜標準化綜合示范區通過省級驗收并授牌;經過積極申報,國家標準委批準天水市社會福利院為國家級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武山縣蔬菜和秦州區連翹種植標準化示范區為省級第九批標準化綜合示范區。切實做好行政許可標準化和標準制修訂工作,制定了6項行政許可事項的業務手冊和辦事指南,參與制修訂8項農業推薦性地方標準。
四是檢驗檢測服務更加務實。大力實施科技興檢,甘肅省塑料包裝產品質檢中心基本建成,完成省級抽樣210批次,檢驗各類特種設備9665臺件,抽檢纖維制品283批次,檢定計量器具65000臺件、同比增長66%。不斷加快檢驗檢測項目建設,投入500多萬元,完成了承壓類檢驗能力提升等項目建設,購置了壓縮強度試驗儀等儀器設備,建立了機動車雷達測速儀檢定裝置等;并先后派出60多人次參加省內外業務培訓,集中開展崗位練兵等活動,技術人員在國內期刊發表研討論文6篇。
(三)夯實質量管理基礎,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有了新提高
一是民生計量工程有效實施。繼續開展“企業計量管理提升服務工程”,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誠信計量和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47項,完成31家企業計量合格確認;培育38家誠信計量自我承諾單位、累計達357家,并在全省率先對商貿服務業開展“誠信計量示范單位”評選活動,市第一人民醫院等10家單位獲得殊榮;對73家375臺加油機和304臺環保監測類等計量器具開展專項檢查,檢定集貿市場500kg以下衡器5595臺件。
二是產品質量監管措施有力。加強對18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54戶強制性認證產品生產企業監管,探索開展自愿性認證創新模式,新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44張、累計達212張;加大對低壓電器等4大類產品檢查力度,督促51家資質認定獲證檢驗機構開展自查;同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點單”方式公開征集市級監督抽查目錄,并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天水市2017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實施計劃》,抽查生產、流通領域產品1068批次、合格率93.73%;并按照全市“冬防”工作要求,及時抽檢使用環節商品煤31批次,有16批次不符合《天水市2017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有關規定,已移交相關部門予以處理。
三是特種設備安全平穩可控。嚴格落實特種設備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修訂并以市政府辦名義印發了《天水市特種設備事故救援救援預案》,出臺了《電梯維護保養單位星級評定規則(試行)》,對18家電梯維保單位進行綜合評定;不斷加強特種設備監管和電梯應急處置平臺建設,辦理各類特種設備告知備案1459臺件,完成3638部電梯維保綁定審核工作,發放電梯困人救援提示牌2346塊。持續打好“三大戰役”,對秦安29家涉氨制冷企業開展技術幫扶,對80余臺在用壓力容器進行監督檢驗,并對全市12起安全隱患建立臺帳、掛牌銷號、逐項整改,共開展執法檢查716次,檢查使用單位506家,排查整治隱患289處。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好環保督查問題整改工作要求,及時對部分燃煤鍋爐停止接受安裝告知、檢驗等,對289臺承壓燃煤鍋爐建檔立冊,對39臺燃煤鍋爐注銷了使用登記證。
四是稽查打假工作有序開展。深入推進“質檢利劍”和“雙打”專項行動,組織開展農資、電線電纜、煙花爆竹等執法檢查,出動執法人員600多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255家,并針對個別汽車4S店銷售的汽配產品無相關標識等問題,首次發出《行政執法建議書》,責令限期整改;受理辦結市長留言板、12365舉報投訴等案件17起,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6萬元。同時,按照市政府《關于印發天水市奧凱問題電纜清查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著重對寶蘭客專天水過境段使用的“奧凱”電線電纜實施跟蹤管理,并督促整改到位。
(四)切實做好依法行政,法制質監建設有了新成效
一是“接放管服”工作進一步深入。制定印發了《深入推進接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分工實施方案》,積極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清理規范23項涉及群眾辦事證明事項,將6項行政審批項目全部進駐市政府政務大廳,實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式服務,辦理316件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并根據市政府《關于公布市級政府部門第十七批取消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精神,從7月1日起,全市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工作全部下放各縣(區)質監局、開發區質監分局實施。
二是 “雙隨機”抽查進一步加大。加強事中事后監督管理,積極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健全完善執法人員名錄庫、市場主體名錄庫、隨機抽查細則,建立隨機抽查對象名錄庫516家;對特種設備安全等領域,采取“雙隨機”方式進行抽查,基本實現隨機抽查事項全覆蓋。認真做好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試點工作,制定了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規定和程序,編制執法程序3項和法制審核目錄清單283項。
三是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強化。認真開展學法普法教育,印發了《學法計劃》等,組織5名干部參加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切實提高工作人員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并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刊、信息簡報等媒介,廣泛宣傳質量發展、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等工作進展情況,在省市電視臺、天水日報等報道60余期,向省質監局報送信息258條,市委辦、政府辦報送信息175條。
2018年,是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的關鍵之年。市質監局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省、市質量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以建設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質量提升、品牌帶動、標準引領行動,著力推進質量宏觀管理、質量安全監管、特種設備安全、質量服務、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工程,有力推動基層黨建、黨風廉政、干部隊伍、法制質監建設,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全力推動質監事業實現新突破新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作出積極貢獻。